中成药配方详解:气滞胃痛颗粒.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典中药材:香附 用法: 6~10g。。 药典中药材:香附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白芍详解 白芍 药典中药材:白芍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药典中药材:白芍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药典中药材:白芍 炮制: 白芍: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潸。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气微 药典中药材:白芍 炮制: 香。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白芍 性味: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药典中药材:白芍 功效: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药典中药材:白芍 用法: 6~15g。 药典中药材:白芍 存储: 置干燥处,防蛀。 * 气滞胃痛颗粒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配方详解 气滞胃痛颗粒 QizhiWeitongKeli 药典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配方详解 配方: 柴胡、醋延胡索、枳壳、醋香附、白芍、炙甘草。 药典中药材:柴胡详解 柴胡 药典中药材:柴胡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和泥沙,干燥。 药典中药材:柴胡 性状: 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备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 药典中药材:柴胡 性状: 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药典中药材:柴胡 炮制: 北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本品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和支根痕。切面淡黄白色,纤维性。质硬。气微香,味微苦。醋北柴胡:取北柴胡片,照醋炙法(通则0213)炒干。本品形如北柴胡片,表面淡棕黄色,微有醋香气,味微苦。南柴胡:除去杂质,洗净,润 药典中药材:柴胡 炮制: 透,切厚片,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片。外表皮红棕色或黑褐色。有时可见根头处具细密环纹或有细毛状枯叶纤维。切面黄白色,平坦。具败油气。醋南柴胡:取南柴胡片,照醋炙法(通则0213)炒干。本品形如南柴胡片,微有醋香气。 药典中药材:柴胡 性味: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药典中药材:柴胡 功效: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药典中药材:柴胡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柴胡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柴胡 注意: 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药典中药材:延胡索详解 延胡索 药典中药材:延胡索 : 药典暂未收录延胡索。 药典中药材:枳壳详解 枳壳 药典中药材:枳壳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枳壳 性状: 本品呈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瓢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 药典中药材:枳壳 炮制: 枳壳: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后筛去碎落的瓤核。本品呈不规则弧状条形薄片。切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中果皮黄白色至黄棕色,近外缘有1~2列点状油室,内侧有的有少量紫褐色瓤囊。麸炒枳壳:取枳壳片,照麸炒法(通则0213)炒至色变深。本品形如枳壳片,色较深,偶有焦斑。 药典中药材:枳壳 性味: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枳壳 功效: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