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治疗水肿六法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匮要略》治疗水肿六法初探 郑君渭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 摘要:学习研读《金匮要略》对水肿病的论述及治疗。主要从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化瘀行水、健脾利水、温肾利水六大法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列举有关经方进行论述,分析了其临床症状及方中某些药物配伍的含义。总结了仲景治水是针对病因病机,而不是拘泥于一方。 关键词:《金匮要略》 水肿 辨证论治 水肿一证是指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津液运行障碍,以致水湿停聚,泛滥人体各部而形成以肿为主证的疾病。《金匮要略·水气》所论述的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以及五脏水、血分、气分、里水等病,都是水肿病的不同表现形式。由于年代的湮远,在《金匮要略》中所论述的诸水及治疗,在文字上有所错杂。在治疗上虽提出了发汗、利小便、逐水三条基本原则,但所列方剂不够充实,根据水饮同源的道理,在《金匮要略》中许多治疗痰饮的方剂、治则已被后人运用到水肿病的治疗上去。现将《金匮要略》有关治疗水肿的方法、方剂初步归纳如下。 1 发汗 原文云:“诸有水者……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金匮要略·水气》) 1.1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大小青龙汤 越婢汤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自汗出,无大热者。越婢加术汤治皮水,一身面目浮肿,脉沉小便不利口渴者。此二方都有麻黄、生姜发汗以宣散水湿,石膏发越水气、清解内热,故在症状上除一身浮肿外,尚有无汗身热之证。越脾加术汤加白术以健脾除湿,表里同治,以增强消肿之功效。越婢汤治水从外受之风水;而越婢加术汤治水积于里而溢于外之皮水。大青龙汤本治溢饮,由越婢汤加桂枝、杏子而成,发汗作用比越婢汤强,可治风水恶寒、无汗、一身悉肿、脉浮紧而身热者。小青龙汤原治溢饮,对于水肿一身面目悉肿、腰以上甚,兼有恶寒、无汗、脉浮紧者,可用此方。本方无石膏之清热,而有生姜之温里,与以上数方不同者,本方治表里俱寒之水肿,以上数方治表寒里热之水肿。 1.2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杏子汤、麻杏意甘汤 甘草麻黄汤用治里水,方中以麻黄宣肺发汗,甘草和中,适用于水肿无汗身不热者。麻黄附子汤治病水脉沉小者,本方以附子配麻黄外可发汗以达水邪,内可温肾以化气利水,另以甘草和中,故可治少阴虚寒之水肿,系温阳发汗之意也。杏子汤(按:原文缺杏子汤方药,今据《医宗金鉴》为麻黄、甘草、杏子三味组成)治水肿脉浮者,用此方能宣肺、祛风、利水而退肿。麻杏薏甘汤,即杏子汤加薏苡仁,此方原治风湿,亦有宣肺、祛风、利水之效,且利水之力比杏子汤强,故更宜于治风水脉浮,小便不利者。 1.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本方有发汗、宣肺、清热利水之功。本方宣肺发汗之法既能上开水源,下通水腑,又有清热解毒之功而治风水,即一身悉肿、恶风、喘咳、咽痛、小便不利、脉浮热轻者。 1.4麻黄加术汤 原治湿家身烦疼之证,《类聚方广义》用本方治麻黄汤证而兼一身浮肿,小便不利之证。本方以麻黄汤发汗宣肺,加白术以健脾利水,对于风水一身面目浮肿、喘咳、恶寒、头痛、小便不利、脉浮紧者可用。 2 利小便 原文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金匮要略·水气》) 2.1五苓散 原治痰饮停聚中焦的证治。方中泽泻、猪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利水,桂枝温阳、重在化气利水。五苓散在水肿病中运用甚广,对水肿小便不利,下部为甚者,皆可随证运用。 2.2猪苓汤 原治阳阴病误下津伤,热与水互结于下焦。方中猪苓、茯苓配伍泽泻通利水道,滑石甘寒泄热又利尿,并佐阿胶存津液于决渎,利水而不伤阴,共奏清热养阴利水之效。可治肢体浮肿,兼见小便不利、腰酸痛、面色潮红、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 2.3防已黄芪汤、防已茯苓汤 防已黄芪汤治风水表虚证,即肢体浮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之证。防已茯苓汤治皮水四肢浮肿,肌肉牵动之证。二方均用黄芪、甘草益气健脾补肺兼固表行水,防已利水消肿。前方加白术健脾利水,后方加防已量,增茯苓、桂枝,则通阳化气、利水消肿之功更强。二方益气健脾利水,还可用于水肿经汗、利、下后,余水未尽,而正气已虚者。 3 攻下逐水 原文云:“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金匮要略·水气》)原文有法无方,根据水饮同源的道理,痰饮病中的数方可用。 3.1十枣汤 原治悬饮,乃攻积逐水之峻剂。本方用芫花逐胸胁之水,甘逐引经髓脉络之水,大戟泻脏腑之水。对于水肿胸腹胀大、满闷、便秘、脉沉实,且正气不虚,水肿顽固难消者,可投以本方药以峻下逐水,往往获得奇效。运用本方注意不可太过,以水去六七为度,余水可以他法调理,对正虚之体,切不可妄投。 3.2已椒苈黄丸 原治肠间有水气之证,方中以防已、椒目利尿逐水,蒡苈子、大黄泄其闭阻以推荡积水。本方较十枣汤为缓,水肿腹部胀满、大小便不利、脉沉者,可与此方 3.3蒡苈大枣泻肺汤 原治支饮喘咳证,方中以蒡苈子泻肺利水。若水肿全身浮肿,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