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小组成员:王颖珊 吴淑娴 罗思妮 何小燕 安婷 罗欣歌 第一节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三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 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伦理与道德“释义” “伦” ,据《说文解字》解释,“伦”的本意是指人的辈分。 “理” ,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条理、准则。 “道” ,老子的《道德经》内容分为《道经》和《德经》。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可以为天下母。吾 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指宇宙万物的本体、本原。 在《荀子 · 劝学篇》中“道”与“德”二字始连用,“故学至乎 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的初义为道路之道。 许慎《说文解字》:“道,所行道也。”即人所行走的道路; 又云:“一达谓之道”,即通达一定目的地的道路。 “德” ,得也。循道所得。甲骨文“德”字之象形取意与“中 国”帝王垄断正历法、方位等天学宗教事务有关。 一、 传统伦理道德在古代社会的地位 伦理道德和法律一样,是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社会生活秩 序与个体生命秩序的设计。不过,伦理道德是一种内在的 规范,它以追求人的道德自觉为最高目的,是对社会生活 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 二、 传统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 、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 2 、古代文学及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3 、政治学,史学、教育、科学技术均以道德提升为己任。 “六亲” : 父子、兄弟、夫妇。 (六亲不认) “九族” : 父族四层、母族三层、妻族两层。 (诛灭九族) 父族四层 :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 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母族三层 :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 其儿子。 妻族二层 :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建构起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以 知、仁、勇 为三达德。 孟子以 仁、义、礼、智 为四基德,将其扩展为“五伦十教”。 管仲提出 “四维七体” 。 董仲舒以后,“三纲”、 “五常”, 成为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 仁爱孝悌 仁 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 孝悌 也者,其为 仁 之本欤。——《论语·学而》 谦和好礼 仁而无 礼 ,胡不遄死 ? ——《诗·鄘风·相鼠》 礼 之用, 和 为贵。——《论语·学而》 诚信知报 人而无 信 ,不知其可也。——《论语》 滴水之恩,涌泉相 报 。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在整个西方,孔子备受推崇,西方出版的“ 100 个历史上 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中, 孔子排行第五 ,美国人尊孔子为 十 大思想家之首。 当年罗马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孔子的的名言:“ 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的时候就震惊了,因为耶稣也说过“你们想 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但是耶稣比 孔子晚了整整 5 个世纪,正因为如此,西方人对孔子更是尊敬 有加。这两句话,在西方被称为是“ 黄金律 ”。 在西方人看来,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没有留下自己的亲笔 “作品”,但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三个伟人之一: 孔子的《论语》、苏格拉底的《辩白》、耶稣的《福音书》。 勤俭廉正 为人处世“三宝”:一曰慈,二曰 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老子》 廉者,清不滥浊也。 —— 《周礼》 笃实宽厚 躬自 厚 而薄责于人。 —— 《论语》 地势坤,君子以 厚德载物 。 —— 《周易》 勇毅力行 可近而不可道,可杀而不可辱。 —— 《礼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子》 精忠爱国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 《礼记 · 儒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过零丁洋》 克己奉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 ,选贤举能,讲信修穆。 —— 《礼记 · 礼运》 修己慎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 修身 为本。 —— 《大学》 君子 慎戒 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 也。 —— 《中庸》 见利思义 生,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子 · 告子上》 株连十族 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pptx VIP
- 《线性代数》(陈建龙等)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ppt VIP
- 2025年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docx
- 城市快速路系统工程冬季施工方案.pdf VIP
- 施耐德_ELAU PacDrive-3-故障代码.pdf VIP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C3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pdf VIP
- 模型试验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pdf VIP
- 掘进与支护(第二版)课件:煤巷、半煤岩巷及特殊掘巷法.pptx
- 基于AHP-熵权法的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策略优化研究.pdf VIP
- 基于BIM技术的独立学院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