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献学;2013-11-8;2013-11-8;2013-11-8;6、十三经(开成石经+孟子);二、经学流派;三、经部文献的注释;注与疏的关系有三:
1、先有注后有疏;
2、疏是对注的疏通,是进一步解释和发挥;
3、疏不破注
是训诂学术语。指在作疏时完全依照注文诠释,不改变旧注的任何观点。这种做法,是唐代注释家的成例。疏是对“注”解释,疏解时一般不突破原书的范围即属不破注。;2、 宋学
一般指称宋代的儒家学术,也有指宋代学术总称的。
主要学派包括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张载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陆九渊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吕祖谦的经世致用派等。
;所谓宋学,又称理学、道学、新儒学。是以中???唐的儒学复兴为前导,由韩愈、李翱开启的将儒学思想由外转而向内,援佛道以证儒理,通过两宋理学家多方共同努力而创建的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由于这个思想体系以“理”作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被称为理学。这个思想体系虽以儒家礼法、伦理为核心,却因其融合佛道思想精粹而区别于原始儒学,所以被称为新儒学。到清代时,考据学大兴,清儒们推尊汉儒,对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的弊病肆意攻击,遂呼之为“宋学”以示与“汉学”相区别。;3、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的合刊本《十三经注疏》,保存了唐宋学者的经学注疏。
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在“十三经”的注释版本中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魏·王肃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氏传正义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4、清代学者纠正宋儒义理空疏的流弊,大兴考据之学。他们对南宋《十三经注疏》不满,打着恢复“汉学”的旗帜,根据前人笺注做“疏证”,从而整理出清朝版本的《十三经注疏》。
阮元《皇清经解》,汇刊乾嘉学派治经成果,收书180种。
王先谦《皇清经解续编》,收书209种。这两本正续经解基本上集中了当代经书注释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史部文献;6、南梁阮孝绪编《七录》,虽无史部之名,却有史部之实,基本奠定了史部文献基础。
7、《隋书·经籍志》,将史部文献正式列入四部书之中,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文献的独立部类。
8、清朝编《四库全书》,对史籍文献进行了一次大的清理。
《贩书偶记》、《贩书偶记续编》;二、史书体裁
1、纪传体正史——二十六史(四、十七、二十一、二十四)
;2、编年体
孔子编《春秋》是我国最早一部编年史。
汉荀悦《汉纪》是现存汉代编年体史籍的代表作品。
袁宏《后汉纪》
起居注(汉)、实录(南北朝后)、通鉴(司马光)
3、纪事本末体
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42卷,开创了“纪事本末体”体裁。
;4、政治制度史籍(政书);第三节 子部文献;二、子书范围的扩大
——魏晋以后科技等著作的并入
三、佛、道二教经典列入子部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儒、佛、道,并称为“三教”。隋志中,佛道经典附于四部书之后,唐志则将其列入子部。
;四、学术思想及哲学理论著作的加入
宋代理学兴起以后
《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儒学案》、《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等
五、子书汇编
以《百子全书》、《诸子集成》为主要代表。
六、今存子书数量
——约6000部左右;七、子部地位变化原因;第四节 集部文献;一、历代文集及其数目
二、文集的作用与意义
三、历代文编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明 陈子龙《皇明经世文编》504卷
清 贺长龄《皇清经世文编》120卷
清 盛 康《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