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 JTG/T 3512―2020
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oundation Piles Testing of Highway Engineering
2020-05-12发布 202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目 次
前 言
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下达 2013 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厅公路字〔2013〕169 号)的要求,由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原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作为主编单位,承担对《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 的修订工作。
本规程是对原《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的全面修订。经批准颁发后以《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TG/T 3512—2020)实施。
本规程的修订主要结合国内已有相关基桩检测方面成熟的经验,兼顾地质区域分布, 规定基桩检测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并适当考虑国内公路工程基桩检测中采用的新方法、新技术,遵循可操作性、协调性、针对性和先进性的原则。
本规程保留原有的检测方法,并增加成孔质量检测、基桩静载试验和钻孔取芯,以提高对公路工程基桩施工质量的控制水平。
修订后的规程分 11 章和 4 个附录。主要是对原规程进行补充和完善,对结构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结构按照成孔质量检测、静载试验(竖向抗压、竖向抗拔、水平静载)、低应变反射波法、高应变法、超声波法、钻孔取芯法检测进行先后排序。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对 1、2、3 章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相关内容;
原规程 4、5、6 章调整为 8、9、10 章,并进行局部修订,低应变反射波法修订增加了依据频域信号特征对桩身完整性类别进行评判的标准;高应变法修订增加不宜采用的桩型、试沉桩的规定、拟合法的拟合要求、CASE 法的使用范围和桩身完整性的评判,对激振锤及导向装置的要求、现场应停止检测的具体情况和承载力分析计算时不得采用的信号类型;超声波法修订了声速数据处理方法及完整性类别评判依据;
新增第 4 章成孔质量检测、第 5 章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第 6 章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第 7 章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第 11 章钻孔取芯法。
本规程由李志胜负责起草第 1 章和附录,宣剑裕、刘静负责起草第 2 章,周建强负责起草第 3 章,王陶负责起草第 4 章,石振明负责起草第 5 章,廖乾旭负责起草第 6 章,成玉柱负责起草第 7 章,赵竹占负责起草第 8 章,赵春风负责起草第 9 章,管钧负责起草第
10 章,楼云负责起草第 11 章,条文说明由相应章节参编人员负责起草。
- 2 -
- 2 -
-
- PAGE 3 -
目 次
1 总 则 .- 1 -
2 术语和符号- 2 -
2.1 术语 - 2 -
2.2 符号 - 3 -
3 基本规定- 5 -
3.1 检测方法 - 5 -
3.2 仪器设备 - 6 -
3.3 检测工作程序与要求 - 6 -
3.4 检测时间 - 6 -
3.5 桩身完整性类别 - 7 -
3.6 检测报告 - 7 -
4 成孔质量检测- 8 -
4.1 一般规定 - 8 -
4.2 检测仪器设备 - 8 -
4.3 现场检测技术 - 9 -
4.4 检测数据分析 - 11 -
5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5 -
5.1 一般规定 - 15 -
5.2 检测仪器设备 - 16 -
5.3 现场检测技术 - 18 -
5.4 检测数据分析与评判 - 20 -
6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23 -
6.1 一般规定 - 23 -
6.2 检测仪器设备 . - 23 -
6.3 现场检测技术 - 24 -
6.4 检测数据分析与评判 - 26 -
7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28 -
7.1 一般规定 - 28 -
7.2 检测仪器设备 - 29 -
7.3 现场检测技术 - 31 -
7.4 检测数据分析与评判 - 32 -
8 低应变反射波法- 35 -
8.1 一般规定 - 35 -
8.2 检测仪器设备 - 36 -
8.3 现场检测技术 - 37 -
8.4 检测数据分析与评判 - 40 -
9 高应变法- 45 -
9.1 一般规定 - 45 -
9.2 检测仪器设备 - 46 -
9.3 现场检测技术 - 47 -
9.4 检测数据分析与评判 - 52 -
10 超声波法- 58 -
10.1 一般规定 - 58 -
10.2 检测仪器与设备 - 5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B_T 1726-2019铁路站场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条件.pdf
- NY_T 1830-2019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检验规范.pdf
- SC_T 6017-2019水车式增氧机.pdf
- SC_T 7002.15-2019渔船用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 温度冲击.pdf
- SC_T 4046-2019渔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网线通用技术条件.pdf
- NY_T 3485-2019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全程机械化 生产技术规范.pdf
- DB13(J) T 222-2017河北省人民防空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docx
- 07J501-1钢雨篷玻璃面板图集.pdf
- 数字素养评价视角下初中生数字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在线旅游平台用户体验与用户满意度评价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医疗废物培训课件.pptx
-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白城一中联考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小学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与数字英语故事书的推荐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面向智能教育的数字素养评价系统稳定性与优化路径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自然:校园植物四季变化与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策略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历史教学辅助工具: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历史资料推荐与整合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人工智能的高中化学教育平台用户粘性提升策略与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校园科技节活动对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期效应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生想象作文课件.pptx
- 高中物理竞赛训练中的AI评价系统与学生数字素养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