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pdfVIP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及名师点评 第7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及农民的辛勤付出。 2.懂得应当尊重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寻找大米的由来 师:同学们,这是我国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请你们猜一猜, 那些小黑粒是什么?(出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种图片) 生:它们是稻谷。 师:你为什么说是稻谷? 生:我参观博物馆时看到过这幅图片。 师:稻谷本来是金黄色的,而文物图片所示的小颗粒却是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出示成 熟后的稻谷图片。) 生:稻谷经过碳化后变成了黑色。 师:这位同学的知识很丰富!你判断得对。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 水稻,那些小黑粒就是碳化的稻种。这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我国水稻种植的历史悠久。 生:说明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请你们推断一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食最有可能是什么? 生:最有可能是米饭。 师:推断正确!给你点个赞!看到香喷喷的米饭,你们脑海里会闪现哪些问题呢? 生:我们爱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 生:水稻是谁种植的? 生:水稻是怎么种植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水稻种植和生产的过程。(出示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脱 粒、碾米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顺序打乱。) 师:请一名同学上台排一排这些图片的顺序,帮我们破解大米的身世之谜。你这样排序的理 由是什么?(回答略) 师:其他人又是怎么排序的?也说说你的理由。(讨论略) 师:现在请大家看视频,再看看自己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 (播放水稻种植和生产过程的视频) 师:看了视频,请说一说大米是怎么来的。 生:先要选择优良的种子,再把种子播到土里育秧,等秧苗长成后,农民再把它们移栽到水田 里。 生:为了让水稻健康成长,农民还要灌溉、除草、喷药、排水。 生:农民还要给水稻施肥。 生:水稻成熟后,农民要顶着烈日收割和脱粒。 生:最后经过碾米,白花花的大米就出来了。 师小结:从一粒种子变成白白的大米,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我国一些地区,水稻在春天播 种,夏天收割。农民顶着太阳、冒着风雨在田间劳作,他们还要顶着烈日收割和晾晒。 师:小小的一粒米来得容易吗? 生: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劳作的结果。 师:小小的一粒米,凝结着农民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啊! (板书:来之不易) 活动二 体验耕种的过程 师:都说农民辛苦,他们的劳作到底有多辛苦呢?就让我们走进田间地头,一起来插秧。 师:为了体验得真实,请同学们先看一看插秧的动作要领。(观看插秧视频)(教师指导 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同学们左手拿苗,右手插秧,低着头,弯着腰,双腿半蹲,重复动作,持续3 分钟,并播放音乐。) 师:刚才的体验,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太累了! 生:腰酸背痛。 师:短短的3分钟,大家已经感觉很累了。你们想一想,从播种到收割,在这么长的时间 里,农民需要克服哪些困难。(适时出示农民劳作的图片) 生:风吹、雨淋、日晒生:蚊虫叮咬等。 师:你们能克服这些困难吗?(大多数同学纷纷摇头) 师:他们不是一朝一夕地耕种,而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劳作。他们吃苦 耐劳,勤勤恳恳。一代又一代的农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每当看 到餐桌上丰富的食物,我们都应该感谢农民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的汗水就没有饭桌上的美 味佳肴。 活动三 珍惜劳动果实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首唐诗《悯农》吗?(课件出示《悯农》,师生一齐诵读。 师:每一粒大米也好,每一棵蔬菜也好,正如诗中所言,它们都是从一滴滴的汗水中来的,从 一次次的劳动中来的。(播放珍惜粮食的宣传片)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一粒大米的诞生历程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饭桌上的食物? (板书:珍惜) 生:我们应当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生:我们还要珍惜饭桌上的各种蔬菜,因为它们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 (板书:劳动成果) 师小结:每粒大米都饱含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我们应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滴 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庭玉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有很多精品资料哦,从小学到中学,都有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4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