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94039A一种苜蓿茶专利全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759403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8.01.19 (21)申请号 201711081781.1 (22)申请日 2017.11.07 (71)申请人 杨天梅 地址 745000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兰州路 陇东学院 (72)发明人 苟晓龙 杨天梅 苟小平  (51)Int.Cl. A23F 3/3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苜蓿茶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苜蓿茶,本发明解决的技 术方案包括:苜蓿叶80%、白砂糖15%、茉莉花5%; 营养价值很高,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 石的功效,苜蓿含有最丰富的维他命K,成分之 高,驾乎一切蔬菜之上,其他如维他命C、B也相当 丰富,紫苜蓿含皂甙、卢瑟醇、苜蓿酚、大豆黄酮、 苜蓿素、瓜氨酸、β-甲基-葡萄糖甙、蛋白质、糖 等,南苜蓿含胡萝卜素均为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 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热,利尿除湿能提高免 疫力,补充人体营养。 A 9 3 0 4 9 5 7 0 1 N C CN 107594039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苜蓿茶,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  :苜蓿叶80%、白砂糖15%、 茉莉花5%;将清洗干净苜蓿叶加入白砂糖在平锅上加热60度均匀搅拌直至白糖被苜蓿叶吸 收,再加入茉莉花一起放置在烘干机烘干即成,密封包装。 2 2 CN 107594039 A 说 明 书 1/2页 一种苜蓿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品领域,一种苜蓿茶。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 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 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 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0003]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 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 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 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 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0004]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 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 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 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0005] 苜蓿的初生根能深入地下。植株生长20年以上时,若底土多孔则主根可深达15公 尺(50尺)以上,因此苜蓿对干旱的耐受能力极强。生长2个月时籽苗的根可深入土壤90公 分,5个月时达180公分(6尺)。常见这种情况:新栽种的苜蓿能耐受严重的夏天干旱而其它 根系较浅、分支较多的豆科植物因不耐干旱而死亡。 [0006] 苜蓿茎枝收割后

文档评论(0)

183****99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