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一个有故事的学校.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四中:一个有故事的学校 ——李镇西 / 四川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 笔者曾应邀参加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验收工作,有机会走进北京四中,在那里收获了一个意外、一个惊讶、一个共鸣,以及一连串令人感动的故事…… 北京四中之名早就如雷贯耳,可之前我从来没有到过四中。四中有几位教师令我特别敬佩,一位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顾德希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就读他的有关文字,受益颇丰;另一位是丁榕老师,她是我特别敬仰的优秀班主任,后来也成了我的好朋友;2007年6月,我又有幸认识了刘长铭校长。于是,一直很想去看看北京四中。 那天早晨,刚来到北京四中门口,我就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校门太朴素了。我不相信地问同行的老师:“这是北京四中的正校门吗?”他们说“是”。我觉得这校门与北京四中的名气太不相称,但正因为如此,我对这所学校的敬重油然而生。进了校园,我又有了一个惊讶,因为我看到北京四中教学楼上展示的校训中,居然有“民主”二字!而在这之前,我还没有看到哪所学校把“民主”作为校训。也许有,只是我不知道,但至少是不多的。因此,我对四中的敬意更多了。在听刘长铭校长介绍学校文化建设时,他的许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也曾经思考并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比如:“办学特色本质上是学校文化的差异”、“我们在学校历史上留下的故事就是学校文化”、“我们要思考,我们要留下什么样的故事”、“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将学校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固化’为精神文化的因素,用生动的、具体的、亲切的学校历史故事,来体现和传承学校的核心价值、文化传统和学校精神”,等等。 刘校长带着我们参观了校园。北京四中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中学之一,百年来涌现了数不清的杰出人物,这个我没有太受震撼,因为几乎所有百年老校都可以罗列出不少杰出校友。但是,在北京四中的校园里,我不断地听刘校长讲一个又一个故事。他说,一个学校的故事就是文化。把故事视为学校文化的载体,我很有共鸣。我也曾经说过,一个学校有没有文化,更多的是看这个学校有没有值得流传下去的故事。北京四中的这些故事打动了我。 比如:一走出教学楼,刘校长就指着一幅壁画说,这幅画的作者是四中的校友。当年,这个学生上课时画画,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把他请到办公室却没有批评他,而是送给他一本前苏联的绘画教材,告诉他不认识的俄文单词自己去查。 这个学生由此不但继续喜欢绘画,而且还开始钻研绘画理论,后来成了一名画家。这幅画是他在国际上展出的一件作品,他为了感谢母校,特意将其献给四中。其实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我们的校园里发生,关键是教育者是否有心和孩子一起编织和记录这样的生命故事。 北京四中有一个实验班叫“道元班”,刘校长说,它和一般的实验班不同。一般的实验班是把同一层次、同一类的学生编在一个班,而这个班是把不同潜质的学生放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影响。有一个学生喜欢摄影,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学校就给他空间和平台,让他发展,结果他还没读高三,便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了。还有一个学生痴迷飞机,对各种型号的飞机如数家珍。有一次刘校长出去打车,碰巧这个孩子刚从一辆出租车上下来,他就坐了进去。因为这个孩子和他打了招呼,所以司机知道那是他的学生,于是便跟他说,刚才那个孩子聊飞机,简直走火入魔了。现在这个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发展得很好。 刘校长说:“多年来我们一直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发现,我们学校许多后来非常优秀的孩子,都没有接受什么‘早期教育’。其实,只要孩子痴迷某个领域,他什么时候起跑都不晚!关键是要打开他独特天赋的阀门。究竟怎样才能打开这个阀门,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知道怎样能够关上这个阀门!”他说得太深刻了。 我们在校园里边走边看,刘校长一直给我们讲故事:一个军帽和一双手套,寓意“革命与建设”,这个雕塑本来是为黄诚烈士一个人创作的,但后来成了北京四中所有奉献者的纪念碑;一幅“富贵花开”的牡丹工笔国画,是河南一位无臂女性用脚画成的作品,刘校长买下来挂在学校里,后来,这幅画成为最感人的励志作品之一;校友中的一位画家到北京郊外采风创作,发现了一个即将被拆除的古村落,在他的不断奔走呼吁下,古村落得以保存,现在成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景区;由师生共同创作并演出的话剧《郑伯克段于鄢》,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艺术盛宴…… 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演绎着北京四中的学校文化,而这文化又必将随着这些故事流传下去,成为北京四中的传统精神。 (编辑 谢 凡)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档评论(0)

c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