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数学教研专题(5 月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 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 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 只有长期注意发挥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成为有独 特性的个体,进而成为 21 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学生的学习质量主 由课堂学习效率决定,课堂学习效率主要由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决定。 由此看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上下大功夫。那么要培养学生哪些课堂学习习惯呢?下面是本人的一 些见解。做到“三变”和“三动、四要、五带进”。  一、变教师新课的导入、创造情境与学生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 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 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 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 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 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 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研究模式   注意新课导入,抓住学生心灵。问学生你们喜欢《西游记》吗? 谈谈西游记中有哪几个主要人物?再引入:孙悟空采了一个大仙桃, 猪八戒吃了这个桃的 25,沙和尚吃了这个桃的 15,师:你们能提出 哪些数学问题?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偏排有趣的游戏,对学生有 很强的吸引力。在教《0 的认识》时,让几个同学进行起跑比赛,问: 学生要注意什么?自然就知道,起跑线起的是什么作用?  (二)创造情境、诱发兴趣研究模式   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 爱学教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在课 中或课尾进行。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了米 和厘米之后,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 的身上也有尺子!”这句话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问题的情境中。 “身上的尺子到底在哪里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在教师 的引导下,让学生去发现谜底:食指宽大约为 1 厘米,两臂伸开是自 己的身高等。学生在动手量一量的过程中,了解了身子上的尺子在哪 里,从而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形成了更 清晰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表象。通过创造情境,同学们兴趣特浓, 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 二、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把时间留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 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问题的解决 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从而引发学生创造 性地解答应用题,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而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 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 自己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 动口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 理解,学以致用。例在讲“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先出示一根 3 厘米、一根 5 厘米的两根小棒,问:构成一个三角形只 少几根小棒?学生:三根。又问: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就一定能构成 一个三角形呢?再让学生准备好的 10 根小棒(1 厘米——10 厘米各 一根),去操作。又例:教学 “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首先让学生通 过画一个任意三角形,进行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获得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平角的关系,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展开讨论,他们在实践中轻松的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实践是创新的 源泉,从小培养学生“试一试”精神。不仅提高实践能力,而且使学 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变教师趣味总结、启迪思维研究模式    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趣味应该 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认识趣味化。相信,充满情趣的课堂小结能有 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并把浓厚的学习 兴趣保持到最后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 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 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 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