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优质说课稿.pdfVIP

部编版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优质说课稿.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 四单元的第25 课,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 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 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 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 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 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情感与态 度: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积累文 言词语。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古文,由于我班学生基础差,如 何教学,促进学生学好本文,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好品质,是老师思 考的重点。 三、说课型定位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古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意语言品味, 语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色彩,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 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法 阅读法 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法 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五、说学法 朗读法 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 合作法 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话题。 六、说教学流程 1.导语引人:展示课题:渲染气氛,促使学生思考 2.整体感知 (1)范读,引导学生勾画重点词语 (2)多媒体显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显示补充省略部分的意见, 并作强调。 (3)学生自主读文,独立解决问题,师引导讨论解决,并总结解决 字词的方法。生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价,老师指导点拨,统一意见, 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3、集体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4、指导背诵课文。 在学生再三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掌握背 诵古文的技巧。 5、合作探究 (1)、学生讨论,提出可探讨性的问题。 (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老师点拨。 (3)、请学生谈谈从这则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归纳出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参与讨论,以便掌握情况;老 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归类。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争辩,不一定要 求统一对问题的认识。 6、拓展训练 (1)、完成表格。 (2)、阅读《世说新语》里另一个故事,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拓展训练 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 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说明 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将“礼”、“信”和《论语》联系 起来,体现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了 初步的认识。做到深入浅出。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就不会因为只解 决一篇短小的文章显得单薄。 2、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 计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很好的效果。 学生的反应较好,较新鲜。 3、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 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 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学生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充分 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学生的主体性。 5、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 本中走出,高于文本。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在整个课堂中起到非 常大的作用,没有了老师最后“力尽声色”、略显乏味的小结,取而 代之的是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 特点。) 作业:讲究了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 识。 附: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edenglo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