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 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教学设计 灯笼 1.识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2.了解灯笼,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作者以散文 的自由笔法叙写有关灯笼的记忆,借以抒发情感。 体会作者对灯笼的特殊情感,激起对民俗文化的关注, 热爱现在和平幸福的祖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文中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叙写对有关灯笼的回忆。 体会作者对灯笼的多样情感,并上升到家国情怀。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课 计  型  新授课  动态修正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今天人们看来灯笼只不过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 尚未普及的时代,灯笼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手中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 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灯高照,慰藉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 高挂,则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灯笼也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 我们就来读一读吴伯箫的散文《灯笼》。 二、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的 散文家和教育家。 他的散文《南泥湾》《一坛血》《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 城》等,作为范文收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早》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其 数量之多在同代作家中首屈一指。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 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炼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三、文体链接 灯笼,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 制骨架,而蒙以纸或 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 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在中国古代制 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 又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还有其他意义。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 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 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旧时每年正月私塾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 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又由 于“灯”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 . . . . . .. . .. . . . . . 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 薪火相传的意义。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文中重点字音词意。 争讼(sòng) 领域(yù) 斡旋(wòxuán) 静穆(mù) 怅惘(chàngwǎng) 锵然(qiānɡ) 褪色(tuì) 燎原(liáo) 熙熙然(xī) 暖融融(rónɡ) 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斡旋:调停,调解。 静穆:安静庄严。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无精打采。 燎原:(大火)延烧原野。 熙熙然:指一副温和欢乐的样子。 马前卒:旧时指在马前供奔走役使的人,现用来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 人。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2.数一数,文中提到哪些灯笼? 用于照明的灯笼,村头挂红灯笼,元宵节龙灯、跑马灯、字谜灯,族姊 远嫁时轿前轿后灯、官衔灯、朱红纱灯、宫灯,塞外帐营灯笼。 3.简要概括一下文中叙述了有关灯笼的哪些事情?讨论明确: 没月亮夜晚,提着灯笼接回祖父,听讲掌故; 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母亲特别预备了小纱灯,并留着消夜食品; (3)村头挂红灯,行好运,为夜行人照路; 元宵节凑热闹,看灯笼; 族姊远嫁时,在轿前轿后挂灯笼显华贵; 在纱灯上用朱红描宋体,是一种爱好; 遥想宫灯的那份孤寂; 赞美塞外帐营中的灯笼,豪情满胸。 五、课文精读 1.第 1 自然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亮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第 2 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概括写儿时有关灯笼的回忆。用“想起……想起……想起……”引导排 比句,细数提起灯笼引发的回忆,也引领下文具体回忆与灯笼有关的内容。 3.继续朗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引用母亲的话语,引出关于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的往事,母亲为“我” 特别预备小纱灯和消夜食品。这一句话看似突兀,却表露出母亲浓浓的慈爱。 (2)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 早已衰败。 (3)雪夜入蔡 ,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 目的。 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 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4.文章结尾说:“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uxing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