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张作仁WZ680858163com.ppt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张作仁WZ680858163com.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活动)设计 文本结构要求: 1、教学(活动)目标 2、教学活动思路(或具体工作安排) 主题、课时、授课对象、执教者、教学准备等 3、教学步骤(活动过程) 4、简要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故事……… 校本课程开发故事是课程开发者和参与者在课程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往事,这种往事对他们来说来说是有深刻印象的、比较重要或有个人意义的、值得与人分享或向人诉说的。故事的主人公是可以是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或其他相关人员。 故事叙述能够真实反映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映教师对具体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处理,从中可以折射出一定的课程内涵和对课程的理解,着力体现具有个人色彩的教育体验,重视故事的曲折、生动,以及形象的鲜活。 故事以第一人称来写,一定要是作者亲历的事件,以叙述为主,可以有适当的议论。 朝一个方向,你就是品牌! 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转一个方向,你就是唯一! 邮箱:WZ680858@163.com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张作仁 WZ680858@163.com 中职选择性课程体系建构 的研究视角与技术 给每个学生最适合的课程 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 / 课程是学校产品, 教师是课程的生产者, 学生是课程的消费者。 京师论坛《发现学校》   学校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狭义 广义 产品 课程 以课程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服务对象 学生 学生、家长、教师、社区成员 生产者 教师 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成员 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紧紧围绕增加教育选择性,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成长意愿,在教师加强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制权利。 强化选择性—--尊重 学校课程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选择型课程。 核心课程模块 自选课程模块 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模块(50%) 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1:1) 强化公共课程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加强德育和职业精神教育。 改革专业课程,确保专业理论教学和核心技能培养的中心地位,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的“做中学”教学模式。 自选课程模块(50%) 分“限定选修”和“自由选修”(2:1) “限定选修”旨在保证学生选定学习课程的相对系统性和丰富性,保证学生学习成长方向的一致性。 “自由选修”课程可以涵盖较广泛的内容,包括通识课程、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一、课程体系建构的研究视角 研究内容 预期成果 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课程规划与开发方案 高品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 课程选择与 有效学习 1.三大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 建设目标 宏观: 科学规划    课程设置权与领导力 中观: 规范开发   课程开发权与执行力 微观: 校本实施   课程选择权与学习力 2.三大实践背景 (1)如何践行学校核心价值观? 一个学校有清晰的办学理念,是区分“他校”和“我校”的重要标志。一个学校最终发展成一所名校,课程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有个性课程体系要有三个特点: 符合国家课程改革要求; 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 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完成学校育人目标服务。 课程是学校间相互区别的“名片” (2)如何突破学校的基本矛盾? 学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主体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也必然是动态发展的。 社会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不是学校课程都能包容的,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完成;课程建设势必促进和引领广大教师改变课程观,真正从教育的高度审视课程、实施课程。  高品质课程建设推进教学变革 (3).如何解决教学的基本矛盾? 由教师代表社会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认知信息传递、加工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感染的过程。实际教学关注的还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认知要求,忽视情感交流,特别是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忽视对“如何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接受状况”的关注,教学过程只是教师单方面的需要。 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第一需要不是认知的需要,而是情感的需要

文档评论(0)

gpcjc19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