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蹟磚面修復後之問題及對策
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主任 黎小容
壹、前言
磚材本身雖然堅硬,有著堅硬耐久耐火等優勢,但經過長時期的歲月洗禮及經年風吹雨打,磚造建築一個接一個出現劣化問題產生,許多有價值磚造建築也因此遭受損壞。台灣古蹟建築大多數是磚、木構造,過去國人對磚體整修維護部分缺乏重視,且相關磚材修復基礎研究少之又少,從古蹟磚面的調查中,發現磚面修復後有許多問題產生。
傳統灰泥施作不但費工及費時,並且傳統灰泥材料又難以取得,再加上牡蠣灰燒置被環保單位取締,使得現代灰泥材料早已取代傳統灰泥在古蹟工程上使用。但是,不適當的灰作,不但會影響磚面的外觀,並且對磚塊的健全性亦會造成傷害,故有作探討的必要性,本文主要是針對古蹟磚面修復後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為主要目的。
貳、目前台灣磚面修復後所產生的問題
經過文獻與調查歸類,古蹟磚面所常見的劣化情況有:1.白華現象2.呈現晶狀鹽3.青苔發霉4.風化腐蝕5.凹蝕6.坑洞7.脫層8.灰縫損蝕9.龜裂10.裂縫11.剝落損壞…等幾種情況。
造成古蹟裂化的原因主要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兩方面。自然因素方面有:氣候因素、空氣污染、植栽因素、污物附著、煙霧燻黑、地震破壞及潮濕上昇七種因素;人為因素方面有:施工不良、磚材不純、人為破壞、維護不當、修復粗率及修復材料六種因素。
一般來說磚牆最通常損壞是泥漿損壞及磚塊脫層與龜裂,泥漿的剝落由於有害化學物質侵襲所致,假如泥漿的緊實度不夠,或者是接頭的外形導致水的停留,其老化的過程即加速。磚塊的損壞大部分由於風化結果,風化的程度與磚之形式大有關係。過軟的磚塊吸收大量的水份,但是過硬的磚塊亦會呈現問題,它常會由於與灰漿的黏結強度不良因而帶入水份進入灰縫,造成灰縫的損蝕。
本文以磚面與灰漿修復後產生之問題加以探討,針對問題歸類有以下十三個項目:
項目一:修復原則錯誤
磚材表面層塗水泥砂漿,並上漆仿作磚面形式,加上新舊材料相互間處理不當,以致導致脫落,圖1。
圖1修復原則錯誤(本研究拍攝)
項目二:修復材料使用不適
水泥砂漿磚面修補與原樣不合,新泥漿硬度過強,加速舊磚面風化破壞。灰縫材料不適合使用,新磚被灰泥擠出破裂現象,圖2。
圖2修復材料使用不適當(本研究拍攝)
項目三:修復工法不當
使用新灰漿填補,無確切的填補,圖3。
圖3修復工法不當(本研究拍攝)
項目四:水泥砂漿蓋層錯誤
磚表面加硬性水泥砂漿蓋層,由於蓋層剝落,造成磚面嚴重破壞,圖4。
圖4水泥砂漿蓋層錯誤(本研究拍攝)
項目五:修復方式過於草率
灰縫修復形式太草率,與舊灰縫不相配,造成磚面容貌破壞,圖5。
圖5修復方式過於草率(本研究拍攝)
項目六:修復後未清潔
過多灰泥殘留於磚材表面 ,修復後未清潔磚面,圖6。
圖6修復後未清潔(本研究拍攝)
項目七:修復前未將破壞因素移除
導水管未修,新磚表面產生白華現象,圖7。
圖7修復前未將破壞因素移除(本研究拍攝)
項目八:磚面清潔不正確
清洗方式及使用清潔劑過於嚴重,造成磚面破壞進而加速磚面裂化現象,圖8
圖8磚面清潔不正確(本研究拍攝)
項目九:地層下陷及潮氣上昇
潮氣上昇與地層下陷造成磚面45度剪力破壞現象,圖9。
圖9地層下陷及潮氣上昇(本研究拍攝)
項目十:地震造成嚴重傷害
震害造成過硬的水泥漿剝落使磚體嚴重損壞,另外震害使磚體與灰泥產生破裂,圖10。
圖10地震造成嚴重傷害(本研究拍攝)
項目十一:人為蓄意塗鴉破壞
人為蓄意在磚面上任意塗鴉,造成磚面美觀與磚表面損壞,圖11。
圖11人為蓄意塗鴉破壞(本研究拍攝)
項目十二:外部植栽侵入
外部植栽侵入磚體灰縫部分,造成灰縫發生裂化崩解,圖12
圖12外部植栽侵入(本研究拍攝)
項目十三:維護管理不善(週遭環境)
週邊環境未進行維護管理,造成古蹟環境破壞及污穢,造成視覺美觀上不良,圖13。
圖13維護管理不善(本研究拍攝)
參、問題解決對策:
針對以上磚面修復後之問題,除了天然無法控制的因素外(如:風化、震害),本文將針對問題提出如下的對策,諸如修復的理念及原則、灰縫之修復、古蹟磚面的修復、維護及保護層…等相關議題進行討論。
一、修復的理念及原則
本文所採用的修復原則除了遵循台灣「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四十六條:「古蹟修復,應依下列原則為之: 一、保存原有之色彩、形貌及文化風貌。 二、採用原用或相近之材料。 三、使用傳統之技術及方法。四、非有必要不得解體重建。」並參考美國內政部所公佈的「古蹟磚面修護規範」(詳附錄一)。
灰泥在一個古蹟磚牆上扮演著技術(保護)及美學的角色,並且還擁有歷史與記錄的價值。本文所提出的磚面灰縫修復,是以尊重古蹟的理念為主,將新灰泥定位為「 犧牲者(sacrificial)【【】
【】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5,第676頁。原文如下:「Compatibility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