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第24课 卖炭翁》同步练习卷.docVIP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24课 卖炭翁》同步练习卷.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 卖炭翁》同步练习卷 一、积累运用 1.(3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伐薪     两鬓    辗   冰辙    口称敕    一丈绫    回车叱牛    2.(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    (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    (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     叱:    (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     直:    3.(3分)填空。 (1)《卖炭翁》是组诗《   》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   ,字   ,号   ,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   运动,世称“元白”,与   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2)《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   。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   ,   。 4.(3分)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笔法劲健,如疾风飘雨 B.笔画平直,结构方正 C.用笔圆润,一气呵成 D.笔画连绵,气韵流畅 二、课内精读 5.阅读《卖炭翁》全诗,回答问题。 (1)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三、拓展阅读 6. 观刈①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⑤惜:盼望。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 卖炭翁》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xīn;bìn;niǎn;zhé;chì;líng;chì; 2.木柴;灰白;谋求、需求;轻快的样子;指皇帝的命令;调转;吆喝;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挂;同“值”,价钱; 3.新乐府;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新乐府;刘禹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B; 二、课内精读 5.D; 三、拓展阅读 6.C;

文档评论(0)

tim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