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与科学探究.docVIP

盲人摸象与科学探究.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盲人摸象与科学探究   追溯“盲人摸象”的故事来源,通行的说法是源自“《大般涅集经》三二”,现早已家喻户晓:很久以前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国王,名叫“镜面”。有一天,“镜面”王命令他的臣子去把国境内所有生下来就瞎了眼睛的人找来,让他们通过摸象的身体说出象的样子。不一会,盲人们争着说出自己的答案:象好像柱子、像扫帚、像鼓、像一个高高的茶几、像簸箕、象和角一样,尖尖的…… 故事无需再讲,因为只要见过象的人都知道盲人们答案的荒谬。但在笑过之后,却也应引起我们的深思:把盲人的摸象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经历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认识探究”活动,他们错在了哪里? 人的认知有限,宇宙无限;人的生命有限,而空间存在无垠。以区区有知探求广阔的未知、以有限探求无限,“盲人摸象”的发生并不可笑甚至说还会经常存在。从古人观察到“天似穹窿”,提出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到“地圆说”;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太阳系九大行星”到“八大行星”等等,无不说明人类对科学的认识和探究是漫长而曲折的。 对于盲人而言,“大象”是一个全然未知的概念,他们对这一概念从无到有的认识探究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问题→实验、收集信息→分析与论证→结论、交流。他们的这一过程中,缺少哪些环节呢? 回归到现在的科学探究上。“探究”这个词来自国外,字面的解释是探索追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把“探究”定义为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以及交流结果等。我们现在的科学课,采用的探究过程一般为以下几个步骤:①提出问题;②建立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④收集事实与证据;⑤检验假设;⑥结论、交流。这样一比较,不难发现“盲人摸象”式的探究和现在的科学探究两者的异同:同是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技能)去探求未知,同是经历了实验取证、得出结论;异在能否设计探究预案并反复检验上。 很想用现在的思想为当初摸象的盲人做出假设:如果先不急于摸象,而是理性的设计一个可行的计划、方案;如果在动手之后,多一些分析推理,再从不同的角度验证一下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如果这些盲人能集众人之力,分工合作探究……历时也许就会改变了。 站在现在的角度看过去,和以现在的高度窥探未知,是两种不同的探究。现在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是第一种“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模拟探究”——即在假使学生未知的状况下,教师引领学生完成对“未知”的探究过程。所谓的“未知”即指科学教材内容,在科学上早已形成定论、教师已然明了并洞悉于心,要指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学习传承。这种科学“探究”,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令人担忧之处: 本要着眼于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建立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际的课堂,往往事与愿违: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由、开放”的探究,课快终了,却还没有期待中“成型”的结论——教学重了过程,轻了结果;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里“探究”,“优化”了课堂,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得到了科学概念,教学——缺失了真正意义的探究经历,重了知识,轻了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不经意间就变成了模式化的“形式问”和“步步问”;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就增添了“大而空”激情豪壮的说教。 课堂上总想多得些什么,但几年科学课上下来,看看我们的孩子,又似乎得之甚少;课堂上总在证明科学的存在,可我们总是用并不科学的方式获得结论;课堂上总是沾沾自喜于学生探究能力的“顺利提高”,可面临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总是束手无策。 诸如此类,不禁要怀疑我们的探究和盲人摸象的探究又有多少分别? 在经受别人的嘲笑之后,摸象的盲人若能加以反思——经历错误,反思总结,对以后的认知探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们的科学探究中规中矩、不越雷池,避重就轻,在“优化”“想当然”中前行,在真探究、真未知面前,又有几分科学意义?我们的科学教学还任重道远,一起期盼!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