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大学语文知识点.pptxVIP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常识;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 三国志 》《 史记 》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常见的文言虚词;2.语气词“者” : A 用在判断句主语后面,表停顿。 如: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B 和“有”字及其宾语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做下文的主语。 如: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C 用在假设分句后面或结果分句的后面,表停顿 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二、所 1.后接动词,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 如:异乎吾所闻。《论语》 2. “所”字和动词结合组成的词组带有名词性,表示动作的对象。 如: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孟子·陈仲子》 3. “所”和介词“以、为、与”连用,指代介词所介绍的对象, 如: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4. “所”字组成的凝固结构:“有所…”、 :“何所…”、 :“无所…”, 如: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孟子·许行》;三、而 1.表顺承。前后的内容紧相承接或事理上有原因 、条件和方式等关系。可不译。 如: 任重而道远。 2.表转折。常译为“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3.表并列,可不译。 如:敏于事而慎于言。 4. 主谓之间表假设。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四、以 1.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置,相当于“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用” 。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余折以御。《左传·齐晋鞌之战》 ——表时间、处所,译为“在” 余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表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译为“按照”“凭借”。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2.连词 ——连接动词和动词,形容词和形容词,表并列关系。译作“又”。 夫夷以近,而游者众;险以远,而至者少。 ——表修饰,不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表目的,译为“来”。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3.固定结构——是以、以是、以故、以此,译为“因此”;“所以”“何以”等。 余是以记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五、于 1. 引进行为的处所、时间、或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组成介宾结构,译为“在、从、到、对于”等。 如:王坐于堂上。 选于众,举皋陶。 2.引进行为涉及的人。译为“向、跟、给、对”等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引进比较的对象,译为“比”。 如:季氏富于周公。 4. 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译为“被”。 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六、“之” (一)用作动词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吾欲之南海 (二)用作助词 1.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特点:去掉“之”,句意不变) 师道之不存也久矣《师说》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2.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译为“的”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阿房宫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3.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 4.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 (三)用作代词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邵公谏厉王弭谤》 此数宝也,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谏逐客书》 ;七、“其” 1.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有蒋氏者,专其(这个)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2.副词——表测度、猜测,译为“大概” “恐怕”“将” 周其弊乎?《史伯对桓公问》 ——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 表委婉,祈使,相当于“还是” 。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连词——表选择,译为“是…还是”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确实是这样呢,还是…) ——表假设,放在句首,译为“如果” 其若是,孰能御之。《秦桓晋文之事》 4.助词,补充音节,可不译。 既其出,则或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