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试论开明专制下的文人遭遇与心声(1).docxVIP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试论开明专制下的文人遭遇与心声(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试论开明 专制下的文人遭遇与心声 (1)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历史中,唐王朝称得上是相对开 明的时代。 其表现有三: 一是以君王专制为主导的封建政体。 在这种专制政体中,君王拥有至高无上、勿庸置疑的权力。 二是建立了一套较为健全的官僚机构,这些机构在功能上互 相协调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三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形成 了儒道释思想文化多元共存、互补的格局,并且对于一切外 来文化采取开放、融摄的态度。尽管在不同阶段,这种开明 专制发展并不平衡,程度倚轻倚重,社会或治或乱,然而它 在维持唐王朝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是 这种开明专制,成就了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并且促进了唐 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在这种开明专制之下,有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即在参与朝 政中遭遇挫折而受到贬谪的官员。他们的进退出处、情感心 态似乎正为这种开明专制作了注释。当然贬官的情况千差万 别,有的被贬是为了一己的私欲,有的却是心怀天下。就结 局而言,有的建功立业,得以光照史册;有的吟诗作赋,在 文坛永垂风流;有的则并不为人同情,从而被遗忘。贬官的 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 圄之祸。因此他们对于这种专制制度的感受更为深切,心态 更为复杂,他们的诗赋作品中蕴涵的文化信息也更为丰富。 本文拟对此加以探讨,以就正于同道。 一、唐代之开明专制 对比前朝而言,唐代的官制与法制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唐朝 实行的是集体宰相制度,宰相通常由数人乃至十余人担任, 史称“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中央政 府权力机构的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总揽行政, 相互配合, 同时也相互制约。唐太宗李世民曾说: “中书所出诏敕,颇 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 拟相防过误。 人之意见, 每或不同, 有所是非, 本为公事。” [1] (第 13 页)又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 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 [1] (第 14 页) 可知这种三省协调、平章执政的制度,乃是出于一种居心周 密的政治安排。三省之外,又设御史台(一度改称宪台、肃 政台)作为中央监察机构,专门负责对官员的监督、列举、 弹劾。又设大理寺,掌管审讯、监狱方面的事项。另外,在 尚书省设有刑部,掌管朝廷刑法律令。唐代广义刑法之书有 四,分别称为律、令、格、式, “律以定刑正罪,令以设范 定制,格以禁违正邪,式以轨物程事” [2] (第 1837 页)。 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 “一断以律” [3] (第 1407 页)。所 以就形式而言,唐代法制比较健全。政治清平之世,官员一 般也能依法判案。该文档为文档投稿赚钱网作品,版权所有,违责必纠 初唐时期,作为一代英明之主的李世民居心仁慈,对于死刑 犯的处理尤其慎重。 他曾经对身边侍臣说: “死者不可再生, 用法务在宽简” ,还时刻警惕司法官员“利在杀人,危人自 达,以钓声誉” [1] (第 238 页)。史载唐初“尽削大业所用 烦峻之法,……,务在宽简,取便于时” [2](第2134页)。该文档为文档投稿赚钱网作品,版权所有,违责必纠 到贞观四年时, 天下已是大治, 全国判决死刑犯仅 29 人,“几 致刑措” [1] (第 239页)。当时遇到涉及朝廷官员的重大案 件,要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其用心也是为了 秉公执法,防止误判酿成错案冤狱。 这种开明专制容易给人造成理想化的幻觉。事实上,如此政 体之下的种种开明言论及措施只是对于君王专制独裁的补 充。所以在它的内里,隐藏着两种深刻而又严重的危机。一 是君主本人的喜怒好恶造成执法的错误,当此之时在体制之 内缺乏任何制约的力量。二是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更替,前朝 的开明举措随时可能被削弱甚至取消。贞观五年大理丞张蕴 古在太宗李世民盛怒之下被杀,是前一种危机的表现。张蕴 古作为朝廷法官, 他将李世民的话私下泄露, 又与犯人博戏, 虽有罪错, 但未至极刑。 太宗一时盛怒, 将张蕴古斩于东市。 事后李世民虽然表示追悔,但是人死已经不可复生了。 [1] (第 240 页)至武则天主宰朝政时,重用酷吏,肆其淫威 , 士大夫人人自危。据载:当时朝臣多遭不测,乃至族诛,故 入朝之时,必与家人诀别,说: “不知重相见不?” [2] (第 4838 页)如此混乱局面,则是后一种危机的证明 其实武则天执掌政权之初,也是想要广收人望,遵守前朝制 度的。后来则转变为实行严刑峻法, “欲以威制天下,渐引 酷吏,务令深文,以案刑狱” [2] (第 2143 页)。据载:武 则天还曾经派遣专使去外地审狱断案, “单车奉使,推鞫既 定,法家依断,不令重推;或临时专决,不复闻奏” [4] (第 6471 页)。为此御史中臣、知大夫事李嗣真上疏曰: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