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原则在我国金融监管中应用的初步探讨.docxVIP

比例原则在我国金融监管中应用的初步探讨.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392017 年第 PAGE 39 2017 年第 8 期 PAGE 40总第 68 PAGE 40 总第 68 期 比例原则在我国金融监管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比例原则在我国金融监管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比例原则在我国金融监管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曲光毅 1 摘要: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避免系统性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成为我国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金融监管中的公共利益与被监管者权利,我国理论与实务各界尚未完全达成一致。比例原则作为原则性监管趋势中被引入金融监管法的一个行政法原则,以其固有的功能和优势,可以在金融监管中充当基本原则,从而有效限制公共利益条款的过度扩张,确保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金融稳定。本文首先介绍比例原则的内涵、功能与操作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应用于金融监管的法治逻辑,证明在金融监管中引入比例原则的必要性,再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在金融监管中以引入比例原则的可行性,最终得出结论,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金融监管;公共利益;原则性监管;比例原则 一、引言 金融行业因其高风险性及与其他经济部门的高度关联性而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科技的普及,金融业在不断创新和繁荣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在国外,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不但对全球金融行业形成重创,同时对全球实体经济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此,各大国际标准制定机构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纷纷开始进行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改革,以期通过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2 这些举措势必会带来各国国内监管部门公权力的扩张,从而引发公权力与被监管者权利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从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来看,我国金融监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在一 曲光毅,博士研究生,山东大学法学院,联系方式: cquqgy1992@163.com。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意见, 文责自负。 金融危机后,加强金融监管以降低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业以及整体经济运行带来的不良影响,已成为 世界趋势。如美国颁布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 - 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等法案来加强金融监管;英国《2012 年金融服务法案》于 2013 年 4 月 1 日正式生效,在新的英国金融监管框架下设立了三个专职机构,即金融政策委员会(FPC)、由原来金融服务局(FSA)拆分的审慎监管局(PRA)和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我国台湾地区先后修改了包括《电子支付机构管理条例》《银行法》《金融消费者保护法》《保险法》《国际金融业务条例》在内的金融五法。 定意义上,“公共利益”条款也是限制被监管对象权利的法律依据。1 但由于对公共利益概念界定不甚清晰,可能存在监管权力被滥用的情况,造成被监管对象权利的损害,从而导致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降低,无法实现稳定国内金融体系、增进全体公民利益的目标。那么应当如何界定金融监管中的公共利益,从而更好地平衡监管部门权力与保障监管对象的权利呢?我国现有研究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有实质主义、程序主义(余军,2012)及反向解释(刘连泰,2006)等主要研究思路,这些界定的方式大多存在不周延问题。直接将这些界定方式应用于金融监管中的公共利益的界定可能会造成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对公共利益的界定较为宽泛,包罗万象,并没有起到有效限制公权力的作用;二是公共利益界定较为狭小,如将公共利益界定为“区域内公民的财产增加”,则过于具体,虽在操作上简便明了,但忽视了现实中金融体系运转的很多问题,从而导致监管部门无法有效地进行金融监管,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鉴此,针对于金融监管中公共利益界定不清以及公共利益与被监管对象权利的冲突问题, 与直接以规则形式确定金融监管中公共利益的一般性定义相比,规定一定的利益衡量标准以供监管机构在具体个案中对公共利益与被监管对象权利进行利益衡量不失为一种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比例原则作为传统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常常被用来衡量公权力与私人权利之间利益冲突,是限制公权力滥用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监管行为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邢会强,2014),因此,可以尝试将比例原则应用于金融监管当中。事实上,在比例原则的起源地欧洲,已经有此种将比例原则应用于金融监管的尝试。欧洲委员会(EC) (2015)在其“更好的监管指南”中明确指出“监管干预措施必要时必须符合比例原则”。 而若要将比例原则应用于我国的金融监管,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明确:金融监管行为为何可以应用比例原则,其逻辑何在?如何操作比例原则才能达到公共利益与被监管者权利的平衡? 我国在应用比例原则进行金融监管时还有哪些不足和疑虑?围绕上述问题,下文做如下安排: 第二部分,详述比例原则的内涵、功能和操作模

文档评论(0)

159****12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