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化史 第八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从复辟到建国 “艺术时代”的终结 复辟(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 维也纳会议(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 这次会议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欧洲进入了一个恢复旧秩序的时代。 “艺术时代”后的文化生活 文化载体的变化: 由贵族和市民中有高度文化教养的精英转变成以营利为目的的新兴出版商 出版业巨子: 科塔、坎佩等 文化中心的位移: 由农村移入城市 阅读文化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的阅读文化就已经受到了出版商的影响 阅读文化的繁荣原因:19世纪上叶技术的发展 读者面的扩大 报业的崛起: 出版商与批评家和编辑的紧密合作 《汇报》:最有权威和影响力的日报 消遣文学兴起→长篇小说→家庭小说 文学年鉴→中短篇小说和诗歌→第一部权威的文学史《德国人的民族文学史》格维纽斯 流行的文学形式有: 书信、游记、回忆录、自传等 高雅文学: 一部分有教养的中上层市民 奉魏玛古典文学为正统 诗与散文的题材之争 比德迈耶文学 来源: 19世纪中叶德国作家埃希罗特和库斯毛勒作品中的一个任务 时间:1814年到1848年间的德国文化中的一个潮流 特征:“小家碧玉”、“小艺术”、“局部的现实主义” 产生原因: 复辟时期的氛围与政策 文化自身发展规律 受青睐体裁: 抒情诗和中篇小说 莫里克 《莫扎特赴布拉格途中》 中篇传记小说 独特的奥地利文化 奥地利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名义上统治德国达350多年(1452-1806) 正宗的“比德迈耶尔”文化(奥地利): 音乐及戏剧独领风骚:反宗教改革运动、对音乐管制较松 柏林、慕尼黑与维也纳三足鼎立(203) 维也纳城堡剧院,过去叫宫廷城堡剧院(202) 流行鬼怪剧和魔幻童话剧,戏拟作为一大特色(203) 第四节 文学的政治化 “青年德意志” 成员: 伯尔纳、古茨科、劳伯 在文学上被称为“三月前”文学,但在文学上成就不高 出现背景: 时值三月革命前 19世纪30年代德国文学出现政治化倾向 这一时期的其他德国文学明星: 毕希纳和海涅 诗人海涅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 德国著名抒情诗人 1797年12月13日一个破落的 犹太商人家庭→1819年~1824年先後断续在 波恩大学、格廷根大学、 柏林大学学法律和 哲学并从事创作。→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後迁居 巴黎。→1843年-跟 马克思相识,海涅的创作达到顶峰,同时作品也更多了 批判现实主义→1845年始,瘫痪症开始恶化。→1848年5月海涅最後一次出门,去了 卢浮宫博物馆。→1856年2月17日,在巴黎逝世。 统一进程的失败与1848年革命 黑-红-金: 统一的象征 19世纪上叶,两股政治势力: 要求民族统一的力量,要求自由化的民主力量 为统一做的努力: 1815年大学生们在耶拿成立“德意志大学生协会” 1819年著名戏剧家被暗杀(208页) 1848年3月13日,维也纳爆发人民起义 1848年5月18日在法兰克福的圣保罗教堂召开全德制宪国民议会 “大德意志方案”与“小德意志方案” 在三个问题上产生分歧 帝国幅员:大德意志还是小德意志 联邦还是邦联 政府的形式:通过了小德意志方案 德国的工业化和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开始时, 德意志还是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有数十个邦国和 自由市。同时,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并非所有邦国都同时开始了工业革命。以普鲁士为带头人,并不断扩大在全 德意志的影响 时间: 19世纪初→19世纪中叶(215页)→19世纪末成为全球三大工业国之一 工业革命迟到的原因: 地理位置不利 近代战乱频繁,三十年战争与拿破仑战争 小邦分治的分裂局面 促进德国工业化的原因: 历史规律 拿破仑在德国的短暂统治 重创德国诸侯的封建割据(建立德意志联邦、德意志关税同盟) 拿破仑统治期间的一系列社会改革(解放农奴等) 人口爆炸与赤贫现象 19世纪30年代初到1848年革命(约15年)在德国历史上被成为“赤贫“现象 造成“赤贫”现象的原因 1807年废除许多对下层人民的法律限制 卫生条件的改善,婴儿死亡率大降,平均寿命大增 农业资本主义兴起,农业技术改进 德国经济全面起飞表现 一批工业中心的出现 私人银行的应运而生 一批大企业的出现 先决条件: 交通的发展(蒸汽船、铁路) 蒸汽动力和铁路:技术冲击传统观念 物质发展的过程:蒸汽船带来的便利,缩短时间(216页) 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以火车为例 遭遇抗拒与批评 对于祖祖辈辈没有离开过想吐的农民来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