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社会史研究中的东海类型.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南社会史研究中的东海类型 江南社会史研究中的东海类型 历史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 2015 年第 历史学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 2015 年第 5 期 - - 206 - - - 207 - 江南社会史研究中的东海类型 —— 一 个 问 题 的 引 论 小 田 内容提要 在江南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里,生息着不同的地方群体,衍为各具特色的生活形态,东部岛滩为其一,是为“东海类型”。在江南社会史研究中,东海类型的确认不仅旨在还原地域整体的多面历史,更在于发现一条从共同体到地域社会,最终认识整体中国 的现实途径。东部岛滩生活形态被赋予的类型学意义,对社会史研究具有普遍的认识论价 值,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史研究方法的人类学借鉴。关于东海类型的问题意识只是一个问题 的引论,问题的解决则有待于江南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拓展。 关键词 江南 社会史 东海类型 小 田,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215123 从地域空间看,江南社会存在数种类型的生活形态。作为江南社会的天然组成部分,东海一方的生活形态自然应该列于其中,在学理上不妨称之为“东海类型”。这一类型长期以来被江南社会史研究者所忽略,需要引起重视。 一、东海类型是江南社会天然的生活形态 关于江南地域范围,自古以来,歧说纷纭,主要论者据以确定地域范围的标准各各不一:或者行政区划,或者经济区划,或者方言系统,或者风土人情……抑或几者的综合。笔者以为,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当然是必须的,但作为标准的这些因素不应等量齐观:一些变动不居的因素,典型者如行政区划;或者模糊不清的因素,典型者如风土人情,不应成为基本的标准。那么相对稳定而清晰的要素是什么呢?自然生态。 美国学者施坚雅(G·W·Skinner)在“确定中国农业社会中区域体系的概念”时,特别提到18 世纪菲利普·布茨(Philippe Buache)“独特的学说”:地表由山脉分割的江河流域所构成,山脉是天然的分界线。据此,施坚雅认为,就农业中国来说,以江河流域作为地域的要素是特别适宜的。“虽然各流域区界限的确定包含有一些计算上的问题,但山脉形成的分水岭还是容易鉴别的,以此作为区域分界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江南乡民日常生活研究”(11BZS073)阶段性成果。 线就能说明所有地区的地理范围。”[1]江河流域—山脉分界线或可粗略地视之为自然生态;从自然生态要素出发,江南地域景观一目了然:从西部开始,由北向南转东一线,缘饰着山丘,有宁镇山脉、宜溧山地、黄山、莫干山、天目山、龙门山、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中部核心区以太湖为中心,是苏南平原和浙北平原,地势低平,呈浅碟形。整个江南以太湖为枢纽,上纳山地之水,下泄至东海。宁绍北部虽被杭州湾喇叭口与杭嘉湖南部切开,但同属浙北平原,呈现出与太湖地区基本相同的水乡景观。整体地看,江南地理格局大体呈环状梯级分布:中部水乡,边缘山丘,东部岛滩;在这些特定的自 然生态环境里,数千年来生息着不同的地方群体,衍为各具特色的生活形态,东部岛滩为其一,是为 “东海类型”。毫无疑义,东海类型是江南社会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形态。 但揆诸既往的研究,东海类型付诸阙如。在江南史研究中,江南水乡最受关注。这里的民众生活以太湖为中心而展开,于是有所谓“太湖文化”,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江南文化似乎就是太湖文化。由于春秋时代这里曾经存在过句吴和于越两国[2],不少人又将江南文化等同于吴越文化。一旦将作如是观,江南社会从自然到人文而社会,就变得非常纯然:港汊密布交错,农人共话桑麻,苏杭地上天堂,便是全部的江南。其实,这只是江南整体社会的一个部分;所谓的“小桥、流水、人家”只是中心地带的地域影像。在周边山区,草木葳蕤,瀑布飞溅,炊烟袅袅,这些山里人家与中心部位的水乡人家, 尽管在自然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相去甚远,但他们同是江南人家。在经济形态方面,江南内部的差异亦然。近世以来,“近太湖诸地,家户畜(蚕)取绵丝”[3];如吴县光福一带,“蚕事尤勤于他处。……惟地无木棉,故纺织则不习也”[4]。习于棉纺织的则是临江滨海的沙地:苏松的太仓、常熟、江阴、松江、嘉定等地皆沙土,广种棉花;浙东“三北”[5]沙地从清康熙时开始植棉,徐玉《春花歌》云:“沙地种树宜木棉,万家衣食出其里”即吟此[6]。放眼江南周边山区,自是另一番景象;1930 年代杭县凌家桥的经济作物种植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种茶栽竹便成为本区农民主要的副业,全区茶山和茶地计约二万六千亩,竹林亦有一万四千余亩。”[7]至于东部岛滩,少能进入江南史研究者的法眼。第二代法国年鉴学派领袖布罗代尔(Fer nand Draudel)在考察16 世纪后半期地中海岛屿时,批评“拘泥于政治文献的历史学家最初总是看不到”的事实: 不但社会生活孤寂闭塞,而且正如博物学家早就指出的那样,鸟兽草木也与外界隔

文档评论(0)

159****12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