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试题——语文(浙江卷)解析版.pdf

2011年高考试题——语文(浙江卷)解析版.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 年高考语文(浙江卷逐题解析) 解析人:浙江龙港高级中学李中修(cnxalzx@163.com)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给(jǐ)予 毛坯(pī) 强劲(jìng) 人心惶(huáng)惶 B.山崖(yá) 霎(shà)时 掳掠(lüè) 沁人心脾(pí) C.馄饨(tun) 不屑(xiè) 嫉(jí)妒 令人咋(zhà)舌 D.神甫(fǔ) 订(dìng)正 烙(lào)印 摄人心魂(hún) 1.C (C 项 “令人咋舌”的 “咋”应读 “zé”。 “咋”有三种读音:zá、zé、zhā。但 zá、zhā 两音只用于方言,平时并不考,zé音用于书面语,唯一只有“咋舌”一词。) 【解析】本题考查都是常见字的读音,其中“给、劲、咋、烙”都是多音字。这些常见 字在必修教材中都出现过,学生并不生疏。“霎时”的“霎”、“嫉妒”的“嫉”、“神甫”的“甫” 容易造成习惯性误读。此题考查“注音有错误的一组”,难度比“注音正确的一组”有所降低。 “馄饨”是最常见的一种面食,“饨”一般读轻声,间或也重读,读音为tú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 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 B.货款金额为叁拾肄万元,月底结算。/兹收订金伍百元,余款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 付清。(摘自单据合同) 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不是忙到脚不粘地,是忙到脚 没空儿粘地。(摘自教室板报) 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领衔浙江,独占鳌头。/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 迎报名。(摘自招牌广告) 2.D (A 项 “闲熟”应为 “娴熟”,“娴”与“熟”同义,是“熟练”的意思。B 项 “肄”应为 “肆”,前者是 “肄业”的 “肄”,后者是 “四”的大写。 “订金”指预付的部分款项, 有某种承诺的意思,但在法律上不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 “定金”指履行合同的保 证金。一方当事人为保证履行合同二先行付给对方的款项,具有法律效力,对收与付的 双方都形成约束。作为合同,应改为“定金”为妥。“伍百元”也应改为“伍佰元”。C 项 “粘地”应为 “沾地”,“沾”指因接触而让别的东西附着上,“粘”指黏性物附着在别的 物体上。) 【解析】本题在语境中考查字形,既考查错别字,也考查近义词语的区别,比单纯考错别 字,难度有所加大。在语境中考查字形,还要根据前后语境来判断字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 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 B.老校区遗留着一中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平滑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 一切浓重得无需装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 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 会使人与人之间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 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3.D (D 项“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完备无缺。是贬义词,一般用于苛责别人, 要求完美无缺。题中用于严格要求自己,不妥。A.纵令:即使,连词,表假设的让步, 与下文 “也”匹配;B.浓重:(烟雾、气味、露水以及雾气等)很浓很重;C.投桃报李: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子,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运用,难度与往年相比,也有所降低。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 争论的起点。 B.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