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清末新政1.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08年颁布,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发交议案,召集及解散议会,设官制禄,黜陟百司,编订军制,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及订立条约,宣告戒严,爵赏恩赦,总揽司法权及在紧急情况下发布代法律之诏令 。并且“用人之权”,“国交之事”,“一切军事”,不付议院议决,皇帝皆可独专。另外,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的义务。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等权利和自由。 比较《权利法案》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911年成立,13名成员组成。 但汉族4人,满人9人,其中7人为皇族。 end 观点一:清末新政“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没有放一线光明”;也“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而“预备立宪”更是“一个骗局”。 观点二: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基础上“进一步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法律,实行了废除科举,建立新军,起草宪法,设立资政院咨议局等重大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政治、军事、教育现代化,“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一环,也为辛亥革命和民国时期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新政的上谕,这标志着清末新政的开始,也是清政府对庚子政局回应的结果。 上谕道:“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 * 1901年1月29日,西太后以光绪的名义颁发了变法的诏书: 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须以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己见,通限两个月内悉条议以闻,再行上禀慈谟,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光绪朝东华录》第4602页 第9课 清末新政 经受义和团的震荡和八国联军的打击, 清政府无法照旧统治为实现自救进行改革。 1901—1911 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 1)颁布变法上谕,推出新政举措 2)实行预备立宪 3)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4)出台皇族内阁 原因: 时间: 人物: 内容: 结果: 评价: 内容1:新政改革 (一)改革官制 (1)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 (2)新设商部,练兵处,1905年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 (3)裁撤河东道总督及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府及詹事府(并入翰林院)、通政司等“冗衙”。 (4)宣布裁汰胥吏差役、停止捐纳实官、废除勒索性“陋规、供应”等。 (二)改革兵制 (1)停止武举,命各省筹建武备学堂。 (2)裁汰绿营和防勇,编练新军。 (三)改革学制 (1)停科举。(2)设学堂。(3)奖游学。 (四)奖励工商 (1)制订和完善经济方面的法律。 (2)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以奖励。 (五)移风易俗 (1)禁缠足。(2)禁鸦片。(3)废酷刑。(4)允许满汉通婚。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未触动政治体制。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未触动政治体制。 1905年 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到日本欧美考察宪政。 内容2:预备立宪 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指出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并提出从改革官制入手。 只对一些机构进行了调整变更,雷声大雨点小。 内容3: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有名无实 内容4:组建“责任内阁” 假宪政真集权 结果: 评价: 流于形式 1、1901年至1911年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形势,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又一次自救运动,是在特定的历史动因下的一场现代化运动。它在“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新政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其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真正的中国社会的转型期。这次改革准备在政治制度上发生大的变化,即由封建专制过渡到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没有清政府的十年改革,决不会有后来的辛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