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和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主题XX稿1900字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在这40年里,我国的发展是飞速的,我们的生活水平变化也在不断变化,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你与改革开放40年有什么故事?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我和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主题征文稿1900字,大家一起来看看。
在1982年,那时候,公路还没有快递的网络,如果要货运,得到武林门长途汽车站去办理公路的托运,但货物,往往被“野蛮装卸”损坏,使我厂的产品,成为一堆废铅。所以,促使我设想沿浙赣铁路线,去江西开辟新的市场,用一吨的铁路集装箱发货,则较为稳妥。
我厂对面的汽车修理厂,有一位从公交公司退休的钣金工技师,姓王,是个热心的人,他也是一个有一点小聪明的人。他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因抗拒包办婚姻,新婚一个月,就只身离家出走,“潜”来杭州打工。他在杭州立了业,又成了一个新家,生儿育女。但南昌的原配夫人,为他育有一个儿子,一直在等待他返家,25年之后,因从未见面的儿子结婚,他才回南昌老家去的。我有幸见过王师傅这位贤淑的原配女人,她温柔可亲,细声慢语,家中清洁干净,物品陈设井井有条。她结婚一个月即怀孕,民间称“花结籽”,含辛茹苦,守活寡25年,挑起了家庭重担,培养了儿子成才,进入了江西 __的某个部门工作,对这位负心离家的“夫君”没有嫌弃之状,令我敬之。这里表过不提。
人老了,想老家。这位王师傅,有师兄弟在南昌五十铃汽车厂做钣金技师。他设想,我村的汽修厂,为江西五十铃厂加工排气的消声器,这样,他就可以方便地往返昌杭。为保险之见,他又是提议又是鼓动,要我的红旗蓄电池厂也去南昌发展。
我心动了,他主动为我厂在南昌市物色到一名诚实、可靠、有根基的退休老人,作为我厂常驻南昌的业务推销员,他姓涂,涂师傅说他已经在作市场调研了,并且已联络上几家用蓄电池的大厂与电瓶修理铺,要我前去考察落实。
王师傅热心为我厂拉生意,我寻思他是有私心,他可以常去南昌老家走走,我厂里可以为他报销路费。而我,除了事业扩展上需要南昌市场之外,也有一个私心,希望了解并走访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去寻访一个人。所以才有这《南昌之行》。
1982年9月7日傍晚,我登上了109次列车,只身赴南昌“考察带视察”了!
到南昌好几天了,对南昌市场的走访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新结识了铁路南昌车辆段的一些新朋友,为以后扩大业务打下了基础。
那时候,出差住旅馆非常简朴,四个人一个房间,住一个晚上六元钱。与我同室的还有三位客人,一位是年轻的浙江老乡,一位是四十多岁的东北人,还有一位是江西省一个中部县的财政局干部。我们四个人摆了一晚的龙门阵。
我因为南昌出差的任务圆满地完成了,第二天准备返程时顺路去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广丰分校。所以,我向江西的那个财政干部打听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广丰分校在哪儿,由此谈到了当时盛名的“鸭鸭”牌羽绒衣,校办工厂生产的名牌。江、浙、沪,许多人争先抢购这“鸭鸭”牌羽绒衣。但在南昌,这款羽绒衣挂着却没人买。可能当地天气还有点热,还不到换季的时节,但是我想,要是挂在在杭州街头,一定会有人买的了。
我们两个浙江人对江西农村的贫穷落后感叹了起来,那时候江西还是集体生产经营,而我家已实行包产到户,开始做分田到户的计划了。火车来赣,我们浙江的铁路两侧,农作物生长兴旺茂盛,而在江西一路上看到的农作物没有欣欣向荣的大农业味道。
江西省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生产的粮食本省是吃不完的,可以外调,但江西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浙江省的农民滋润和富裕。是什么原因呢?是江西农民懒吗?显然不是,江西人为人忠厚,勤劳纯朴,人们刻苦勤奋地工作。当时这里缺少的是农业政策,浙江已开始分田到户了,江西还在狠抓落实包产到户,集镇的显眼地方就挂着这样的宣传横幅。一路上看到在田里有几十个人在集体化劳作,而浙江已没有这种场面了,在浙江的农田里,二三个人劳作是顶多的了,都已经是小农经济了。
浙江农民当时在搞多种经营方面,温州走得最快,私企已很发达了,社队企业如雨后春芛,遍地开花。而江西还不准农民搞多种经营,还没有农民搞工业的概念。当时讲了一个关于东北人的神话,长春一枝君子兰叫价15万元,比这里一个生产队一年的收入还高。有人,用一百元一枝的价,吃进君子兰的幼苗,培育半年卖出,会升值到上万元一枝。匪夷所思呀,江西的那个财政小干部听得发呆了,他连连说,他那个小县城的农民温饱还没解决呢!难怪差距大了。
我说我们浙江温州更神,许多农民都去经商办企业了。形成了许多“大王”,我非常羡慕柳市的“八大王”。八大王指的是“螺丝大王”刘大源、“五金大王”胡金林、“目录大王”叶建华、“矿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