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读后感书评欣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阳明》读后感书评欣赏 《王阳明》是一部由高兴宇著作的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王阳明是我们大家都听说的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书中的内容对倡导社会良知和善行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这套历史长篇小说《王阳明》我反复读了两遍,以前在其它历史书中读到过王守仁的故事。但也只是片面而讲,并没有深入的去介绍,只是知道他是阳明心学的创始人。他的心学讲的是知行合一。还有就是他的一些成长故事,谨此而已。其实外面的时候就想去找关于他的自传一类的书来读,但因为沉迷毒品,一直没有如愿。 当时明朝的读书人学的基本上是宋朝大儒朱熹老夫子的理学。王守仁也不例外,她当时的梦想是当圣贤,读通当时所有圣人之学仍不得要领。于是他整天就什么也不做,就是格物。他蹲在地上格蚂蚁搬家就可以一整天,对着竹子就可以格一天。(虽然在这套书上没有讲),后来觉得什么东西也没有格懂,什么也没有格出来,于是他又开始学习兵法。他准备当将军,沙场显功。他读了一年的兵法,却因为父亲的原因不得不终止。走上了科举仕途之路。当官以后却有上书弹劾当时的大宦官刘瑾,差一点死在锦衣卫的诏狱。后又被发配到贵州龙场驿丞(就是相当于当时的招待所的所长,不过当时招待所只招待马和信使,而且还是深山里面的那种)。后来在贵阳府城文明书院当训导(相当于现在省府大学讲师)。而后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张永的赏识和帮助下王守仁又到江西庐陵县任县令(相当于现在庐陵县县委书记)。没有过多久因为刘瑾的倒台,王守仁又被重新任命为南京刑部主事(相当于现在司法部处长),此后步步高升。先被任命为吏部清吏司郎中(相当于现在组织部厅级),后升为太仆寺少卿(就是养马的,现在可以算是后勤部),南京鸿胪寺卿(管祭祀的,现在没有这个官职)。后面因为要 __和预防宁王叛乱任命为巡抚南赣御史(相当于现在的 __副书记兼南赣省委书记)。平叛宁王后被任命江西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新建伯(爵位)都察院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 __书记)。去广西平定叛乱死在回来的路上。 王守仁的心学简单来说就是“良知”“ 践行”(跟我们病室的室训“纪律”“良心”“实干”“家人”中的良心和实干有点像)。思考这是人天生的本事,思考不到别人身上,只在自己身上。但凡肯思考的人,一定会关注,会领悟。因为领悟而想去学习,因为这学习而又去思考,因为思考而领悟的更深。这也学就是“知行合一”吧。那些闭塞从不思考从不感悟的人,满眼都是灰暗,满心都是颓废。渐渐地就被物欲所控制。良知是给人一颗善良的心,而善良的心又给人一双感知美好的眼睛。只要用眼睛去看,用良知去感悟,世间的一切美好就会直透人的心底。用善良的心去享受人生,感悟美好,何苦故步自封,纵情堕落。把自己的人生都丢进毒品的臭泥坑去呢? 我在这套书你得到了很多东西,去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我觉得王守仁的心学、良知就是用一颗赤诚之心去真心实意的用良知去救人,去救心,去就天理。如果被救的人对它感恩起来,就是不理会良知,到去一味念着“人情”“恩情”“私情”,这也许就算是舍本逐利了吧!可良知这东西是不要人感恩的,它就像是一颗薪火相传的火种,亮着,闪耀着,璀璨着。你若是看懂了它,只要伸出手,就能把这火种接过来,把自己的心点亮。从此也用一片良知去点亮别人,这就是践行,这也许就是我理解的“知行合一”吧。 明朝276年,出了17个皇帝,无数名臣良将,无数能人异士,无数宦官权阉。但都比不上一个阳明先生。王守仁的心学虽然是圣贤之道,但是在封建社会是被禁止的,因为在皇权天下的封建社会,只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招数—愚民。但是我相信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古人圣贤的心血会被我们知晓,被我们运用,被我们传播。您可以含笑九泉了。“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快速腾飞的经济新时代社会主义。想要将这些做到,无疑是不可能的。水至清则无鱼,有多少人能清心寡欲,独善其身。圣贤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但他们所留下的思想却值得我们去保留,去领悟,去自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守好自己心里那份良知,不随波逐流罢了。良知,就像我们心里的一面镜子,步入社会难眠会沾上世俗的灰尘,如果这些灰尘越来越多就会掩盖住镜子的清晰和光芒。所有我们必须经常擦拭这面镜子,让这面镜子上的灰尘尽可能的少,才能保持自己心中的一份清明,才能去守住自己心里良知的那道底线。 有人说过中国古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阳明,半个是曾国藩。这个评价我不知道对不对,但是我觉得评价三保太监的那句话用于王守仁也许更贴近生活一些“阳明之后再无阳明”。 内

文档评论(0)

183****0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22143242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