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九师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巩固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河南省九师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巩固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师联盟 2019~2020 学年高三 1 0 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易·贲·彖》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人文与天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古人云: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中,其本质是追求内心光明,其方法论是允执厥中,呈现出独特 而经典的发展规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思考天人关系开始的。为了观象授时、制定历法,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中 国先民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逐步产生了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上, 构建理想的天人关系始终是其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其主体思想和主要实践始终是天人合一。 考古学证据显示,观象授时在中国有着超乎想象的悠久历史。太阳、月亮的光明成为中国先民身心两 方面至死不渝的追求,光明成为天人合一的同义词和内在本质。商周古文字的“文”字“像人形而特彰明 其心”,因而文明一词的本义为内心光明,文化一词的本义为通过人文精神教化使人内心光明。所以,文 明兼有文化和光明两者的含义, 《周易》日:“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解释道:“阳气在田,始生 万物, 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这种光明由内而外,所谓“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从而实现内圣外王, 明明德于天下。 中国先民关于天文与人文的思考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考虑,是将天文引入个体生命精神。心性之学 是天人合一的内在灵魂,天人合一是心性之学的外在逻辑。儒家尤其是宋儒,认为心性之学的来源是“人 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允执厥中的“中”字来源于先民观象授时、立表测影而产生 的“中”。立表测影要求表垂直于水平地面,精确辩证四方、八方等方位,因此使“中”具有了中正、中 央等含义,并进一步发展出中庸、中和等思辨,形成了中国、中华等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居中而治 的政治观、中庸中和的哲学观。 天体运行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时间流逝、 季节变迁、 生物繁衍、 粮食丰歉,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不妨举些事例,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作为距今约 4300 年至 3900 年,大约相当于尧舜时期的中央邦国都城, 已经是在阴阳、太极和天地形成的宇宙观以及八卦、五方的天下观指导下规划建设的,体现出最高统治者 居中而治、掌握历法、敬授民时的权威。大量殷商卜辞、两周金文,例如西周天亡簋铭、春秋秦公簋铭、 1 秦公钟铭等,出现了统治阶级关于天命、天、“(其)严在上”的文字。春秋战国以降,诸子百家的兴起, 天命从统治者的话语权转变为民心力量、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民心即天命、天命即人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天人合一理论的发展和指导下,中国先民创造了上古时期辉煌绚 丽的文化、思想和制度。从《周易》及诸子百家学说、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乃至道家学说、汉地佛学等, 均对天人关系、天人合一进行了孜孜以求、前赴后继的深入研究和阐析发扬,形成了蔚为壮观、叹为观止 的文化现象,这种一以贯之的文化现象,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以止”的理念和特性。 (摘编自《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 ,《中国文化报》 2019 年 4 月 24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构建理想的天人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个根本问题。 B. 中国先民追求光明,这种光明由内而外,从而实现内圣外王,明明德于天下。 C. 诸子百家时代,人们对天命的认识有了变化,认为民心即天命,体现了百姓的重要性。 D. 中国古代辉煌绚丽的文化是在天人合一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也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天人关系的联系,从先民对天象的观测中探求“文明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