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信直播代客祭扫.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忌: 脱离任务要求,不执行任务指令 脱离所给材料空泛议论,或走向套作宿构。 改变、偷换材料中的重要概念,或改变写信人的身份。 广泛议论,观点松散、含混、摇摆不清 支撑己方观点、态度或选择的维度不清。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自古以来,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非常注重祭祀先人。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迁徙也越来越常态化了,每逢清明,总有远在外地的人们不能回乡祭祖,于是一项“微信直播代客祭扫”的新服务在民间悄然兴起。对此类现象,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坦然接受。 对此类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http://www.v4.cc/News-4087817.html 让祭祖保其本色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的确,“微信直播代客祭扫”作为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的产物,确实为远在外地的人们带去一丝补偿般的安慰,但同时它也是这个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的产物,造成了心灵和情感的缺失。在我看来,“微信直播代客祭扫”是不值得提倡的。 首先,“微信直播代客祭扫”是商业化对心灵的侵蚀。在这种新产生的现象中,与“祭祖”相搭配的是“直播”、“代客”、“服务”,而不再是“庄重”、“真挚”、“敬意”。试想,如果该服务进一步扩大,是否会转变成人人都可以享受的为自己心灵的懒惰寻找的借口呢?马基雅维利曾说:“目的总是为手段辩护。”于是我们将会看到人们表面上表现出重祖敬祖,实际上为自己心灵的缺失找到一个借口,为自己的手段途径寻求合理性。而恰恰相反,祭扫祖先,应是完全地出于心灵的情感意识进而外化为行动,而非商业化的途径可以取代的。 其次,“微信直播代客祭扫”是仪式感的淡化。《古代中国文化讲义》中就有对仪式感的定义,它是指通过重复的规律形式让参与者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由此可见,仪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真正的亲身参与。然而,在代客祭扫中,真正应当参与其中的人只是隔着屏幕观看他人代替自己尽心尽力的表演。没有了亲身的参与,又怎能还原自己在墓前庄重、端正的态度,又怎能表达真挚的情感并感受自身的责任呢?类比先前兴起的烈士网络祭扫活动,难道一个按键,或是一个买来的服务,就能完尽地表现自己的重视吗? 不仅如此,“微信直播代客祭扫”意味着对“根”的敬畏的消失。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说:“一件事的价值有时并不在于人们通过它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人们为它付出了什么。”祭祖是一种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是对“根”的牵挂和牢记,这种包含着敬畏的仪式在于铭记和付出,而非形式的有无。让一个毫不相关的人代替表达对“根”的敬畏,这实际上已是对付出的淡化,是对家族的不尊重,更何况这个毫不相关的人内心并无一份归属感和责任感呢? 总而言之,“微信直播代客祭扫”并不值得提倡。莫让心灵在商业化娱乐化中被侵蚀,莫让仪式感因距离而淡出生活,莫让敬畏中的身份归属变成可以替代和购买的形式! 形式背后的人情温度 高三(5)班 周婕妤 清明无法回乡祭祖的人越来越多,“微信直播代客祭扫”服务兴起,对此,我持反对态度。我认为我们不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祭祖的目的,扫墓只是一个形式,真正重要的是形式背后的人情温度,而这正是代扫活动所不具有的。 首先,如同设计师安德所说,“形式永远要为基础目的和作用服务”。祭祖扫墓的仪式如果缺少了人们的真心实意,缺少了仪式的内涵,就容易沦为表面的完成工作。“微信直播代扫”实质上是找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代替你完成祭扫工作,他人永远不可能真正在情感上代替你,能代替的只有表面工作。这样一来,原本具有深刻内涵的被费孝通先生称作“把一些共同的观念和规则合理化”的仪式成了只对 “一套既定的象征方式”的看重,而弱化了其中的精神实质,那这样的祭扫活动和雇人回家看望父母、 雇人参加毕业典礼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流于表面形式的代扫活动到底是真的想弥补不能亲自祭拜的遗憾,还是只为完成任务做个样子?我们便不得而知了。 其次,“微信直播代客祭扫”服务因为其媒介的原因大大降低了扫墓活动的庄重感,手机等电子设备角色重要性的加强也不可避免的让祭扫活动缺乏应有的沉痛与悼念之情。尼尔波兹曼在著作《娱乐至死》中提出“媒介即隐喻”的观点,他认为“我们传达的信息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传递信息的媒介的性质”。手机等带有娱乐性质的电子产品削减了人情味,平添了机械性,而“直播”这样的形式更是使祭扫不像是一个庄重的仪式而像一场表演,是在全程直播让一个不能回家的人看一看你找的陌生人是如何将你祖辈的墓地打扫干净完事。在满山的手机远程

文档评论(0)

156****6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