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主持词从意向说到通幽诗.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从意向说到通幽诗 ? 第一篇:从意向说到通幽诗 从意向说到通幽诗 从意象说到通幽诗 策划许华三叶草 编剧三叶草 主持人陈莎 摄像田军 制片詹浩 编审杨云清 (0) [工作台。 [微笑的主持人。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开卷有益》又与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陈莎。很高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兴与大家在节目中讨论读书。有许多成语,如: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凿壁偷光,挑灯夜读,都说的是读书。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与一个人的事业有些什么样的关联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一些学业有成的专家学者,看看他们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 (1) [舒缓的古典器乐。 [曲阳路与西大路交界处,宽阔的街道一侧,是一个带有栅栏的院落,公寓四楼,居住着段友工先生。 画外音:在金色的读书季节,我们携带着冬天的温暖,寻访着梦泽读书人。 (2) [低矮的书桌上杂乱地堆放着书籍。 [一本打开着的书,主题是有关意象论说的文章。 [一个人的背影,他几乎匍匐在书桌上。随着空间的缓缓移动,可以看到,段友工正在书上作着阅读记痕。 画外音:这是段友工先生的家。段友工以其文艺评论蜚声海外,因其无人替代的艺术修养,故而与左德承、王前民一起,被我县文化界称为“云城三怪”。 (3)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台湾文学杂志《创世纪》。 [《创世纪》文章的署名。 [大陆权威学术杂志《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学刊》文章的署名。 [极具特色的《滴水大千》系列哲理小品。 [《滴水大千》文章的署名。 画外音:段友工先生有许多笔名,如:淡远、余鸣、云淡、恒河一沙等。 (4) [现场采访之一:段友工先生谈笔名。 主持人:您的这些笔名都很有意思,能向观众朋友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段友工先生解释自己的笔名。 (5) [过渡采访。 主持人:我觉得“云淡”就是一种宇宙的美景。 段友工:这很正常,因为这涉及到一个美学概念,一个关于意象的学说。 4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6) [打开着的第110期《创世纪》杂志封二,左侧引人注目地刊印着一大批台湾、大陆、美国、菲律宾、荷兰、新加坡、韩国著名作家。 [翻动着的书页。 [《创世纪》第110期第73页右侧,显著的标题:《中国古代意象说述评》与文章。 [翻动着的书页。 [《创世纪》第114期第98页右侧,显著的标题:《中国现当代意象说述评》与文章。 [翻动着的书页。 [《创世纪》第115期第97页右侧,显著的标题:《中国现当代意象说述评》与文章。 [叠加文字:“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明·王廷相” 画外音:意象说是关于艺术的本体的理论。明代王廷相说:“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这就是说,艺术不能直白地说,不能寡然无味地说,而只能将要说的话附丽于意象。这样,意象就成为构成艺术本体的基本单位。 5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7) [图片资料:左德承作品《大道如天》。 [段友工侧影。 [现场采访之二:段友工先生谈“意象”(1)。 段友工:“意象”可以说是在某物象中寄蕴着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含义,人们看到的是“象”,想到的却是其“意”。左德承先生的《大道如天》给我们的是一幅老鹰的画图,但不同的读者却从这幅《大道如天》中读出了不同的内蕴。 段友工:为了讲清楚“意象”的内涵,我们必须追溯到老子的哲学。因为“意象”说的思想根源是老子的哲学。 (8) [图片资料:老子。 画外音:段友工先生认为:老子哲学中有两个基本思想对“意象”说的发展影响很大:第一,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第二,道是无和有、虚和实的统一,道包含象,产生象。 (9) [图片资料:左德承的美术作品。 [图片资料:杨克勤的书法作品。 6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图片资料:王前民的排局作品。 段友工画外音:在老子这两种思想影响下,中国艺术家一般都不太重视对于一个具体对象的逼真的刻划,他们所追求的是把握和体现那个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10) [图片资料:顾恺之。 [叠加文字:“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南朝·谢赫” 画外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南朝画论家谢赫也说过:“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他们都强调说画家要追求的是“妙”。 (11) [现 场采访之三:段友工先生谈“意象”(2)。 段友工解释“妙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