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中药归经.pdf

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中药归经.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科技综述系列—— 中中药药归归经经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 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科技基本概念 “ 中药归经”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中中药药归归经经 中药学对药物作用部位的表示称为中药归经。 “归”(古代也用“入”)指药物对作用部位的趋向与归 属,“经”是脏腑经络。 由于每一脏腑都有与之相联属的经络,故药物的归经 常用脏腑的名称来表示,如归心经、归肝经等。 对药物标明归某经,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主要在某一 脏腑或其经络。 药物作用部位较广者,可归几经,甚至归十二经。 归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中药的性 味相结合,具体表达药物的功能所在。 因为药物的寒热性能、五味的功能只有通过药物对不 同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才能具体体现。 《黄帝内经》关于“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 心,咸入肾,甘入脾”等论述即与归经有关。 《神农本草经》则有了接近归经的叙述。 如言大黄“荡涤肠胃”,沙参“补中益肺气”,地肤子“主 膀胱热,利小便”等。 公元8~11世纪有进一步发展,开始与经络理论相结 合,如孟诜 《食疗本草》谓“绿豆行十二经脉” ;史堪 《史载之方》称“ 以清凉之药解利肺经”,都很接近后 来归经的概念。 12世纪以张元素为首的易水学派,开始将中药药性理 论系统化、具体化,归经的内容是其中颇具特色的部 分。 同时还引出“ 引经报使”之说。 16~17世纪间李时珍 《本草纲目》、缪希雍 《本草经 疏》等,常将药物的归经与性味结合起来论述药物的 功用,强化了归经理论。 此后,归经即成为中药药性理论不可缺少的部分。 19世纪,归经的研究由原来的归十二经扩大到奇经八 脉。 归经的理论虽然早已建立起来并用于各种药物,但“归 经”一词出现较晚,始见于沈金鳌的 《要药分剂》(刊 于1773年) 。 现代对于归经作了许多研究。 1984年6月在湖南长沙专门召开归经学术会,对归经理 论的现代化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文献理论研究认为:归经是以药物功能、主治为根据 推论概括出来的。 因为疾病通常发生于一定的脏腑经络,如果药物主治 (治疗)某种病证,有相应的功能(如药物用于呕吐,有 止呕的功能),就必然 药物作用于产生那种病症的脏 腑经络有直接关系(呕吐产生于胃经),故药物的归经不 难得出(归胃经) 。 正因为如此,药物的归经也必然会随人们对药物功 能、主治认识的不同(亦即各自的临床经验、体会不同) 而有出入。 事实上各种中药书籍对药物归经的标注就不完全相 同。 这表明药物归经的确定尚缺乏较严密的理论根据 客 观标准。 同时,中药学对药物众多功用来说,归经不过是举其 要而已。 此外,归经在表明药物作用部位上也有许多不足之 处,如直接作用于皮肤及粘膜的一些药物、麻醉止痛 药、驱虫药以及现代发现有升压、抗休克、免疫、抗 肿瘤等新功能的药物,其作用部位都很难用归经来表 示。 另外,归经所指的部位脏腑经络与现代人体解剖学上 的内脏器官有较大差异,在中药归经现代实验研究结 果的表达上可能出现某种混乱。 由于以上原因,归经的研究有许多困难。 尽管如此,中国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一些 有意义的探索,提出不同的看法。 如林元荃等曾进行某些中药成分在脏器中的富集情况 的研究,以此作为归经的指征。 陆光伟对23种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比较,发现 实验用药的归经所属脏腑与有效成分分布的脏器大多 相符,认为归经与此有关。 柴立通过对某些中药微量元素的研究,认为药物所含 微量元素及其配位化合物对组织器官的亲 富集是归 经的主要实质。 而罗冬苏认为,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穴位半导体器件 特征是归经现象的主要实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