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脑薄片技术.pdf

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脑薄片技术.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科技综述系列—— 脑脑薄薄片片技技术术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 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科技基本概念 “脑薄片技术”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脑脑薄薄片片技技术术 从动物脑或脊髓制备可离体存活、厚度为100~700μm 的组织切片进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的技术。 脑薄片取材于脑或脊髓的各个部位,除进行以微电极 技术为核心的生物电记录 分析外,还用于神经科学 各个领域的研究。 该技术具有标本易于处理、定位准确、记录稳定、条 件易于控制、神经元间保存联系及可进行多学科综合 研究等优点,是从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探索中枢神经系 统奥秘的重要手段。 1924年,瓦尔堡(D .Warburg)在能量代谢研究中首次 证实离体脑组织具有生物学活性后,1950年墨克伊魏 因(H .Mcllwain)开始将各种动物脑组织存于改正的 Kreb 液中进行多种物质代谢的生化研究,并应用电刺 激 药物处理方法。 1957年,李(C-L .Li) 墨克伊魏因首次在新皮质脑片 进行神经元细胞内记录,证明它具有相似于在体神经 元的电生理、突触反应 自发放电,并进行神经递质 及药物作用的研究。 嗣后,安德森(P .Ander en)及坎德尔(E .R .Kandel)等 实验室建立的海马脑片技术,并在以后的20年中成为 重要的神经科学研究手段之一。 随后,小脑(1973)、下丘脑(1975)、新纹状体(1979)及 脑干(1982)等脑薄片技术也相继建立。 中国80年代初主要用海马脑片进行场电位记录,80年 代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所、皖南医学院等单位则开 展了细胞内记录工作。 1978年高桥(T .Takaha hi)用琼脂凝块包埋切片法制备 了新生大鼠脊髓薄片(130~150μm),在相差显微镜直 视下进行运动神经元(MN)细胞内记录。 随后仁司(S.Ni hi,1982) 诺思(R .A .North ,1983) 实验室先后用成年猫 大鼠制备脊髓薄片,开展交感 节前神经元(SPN)、背角细胞内生物电记录 研究。 目前最常用的400~500μm厚新生大鼠脊髓切片技术由 朗迪奇(M .Randic)实验室率先使用,但局限于背角神 经元的研究。 1984年,邓(N .J .Dun)实验室开展了SPN及MN 的研 究。 国内安徽医科大学(1988) 皖南医学院(1990)也分别开 展了新生大鼠脊髓切片SPN MN 的细胞内记录研究。 80年代中期以来,脑薄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首先是震荡切片机克服了中枢神经组织极软弱易挤压 问题,使脑片工作几乎涉及脑 脊髓的各个部位。 同时,脑片制备向特定解剖或功能部位或核团发展, 如扣带回、视皮质、蓝斑等脑片。 其次,制备保留传入传出联系的脑片,如脊髓的切片 保留腹、背根,倾斜纹状体切片具有与大脑皮质 苍 白球的联系通路。 另外,联合脑片制备为研究不同部位间相互联系奠定 了基础,海马结构中海马与齿状回联合脑片成为记忆 生理、癫痫病理研究的重要手段。 耶弗蒂尼亚(S.Jeftinij ,1988)制成的新生大鼠脊髓薄 片-背根神经节联合标本,可进行背角 神经节细胞 的同步记录。 而新生大鼠脊髓-外周神经标本,海龟脑干-听觉传 入通路标本也是一些成功的例子。 单电极电压钳首先由魏尔桑(W .A .Wil on)等(1975)应 用于脑薄片研究,膜电流分析对一些电生理现象的离 子机制阐明至关重要。 汪(M .Y .Wang)等在MN证明5 -HT通过增大或减小 钾电导而诱发外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