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蛇绿岩.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科技综述系列—— 蛇蛇绿绿岩岩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 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科技基本概念 “蛇绿岩”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蛇蛇绿绿岩岩 在大陆边缘与大陆内部的造山带中出现一套由超基性 岩、辉长岩、辉绿岩 玄武质熔岩及上覆深海相的硅 质岩(特别是含放射虫硅质岩)组成的杂岩系,显示原产 于大洋环境,称为蛇绿岩或蛇绿岩套。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蛇绿岩套与现代的大洋地壳上地 幔顶部的主要成分、稀有元素、稀土元素含量、结构 岩石序列极为相似,故认为蛇绿岩套是古洋壳的残 余。 它原来形成于洋中脊,由于异常地幔橄榄岩质软流圈 的上涌,经岩浆分异形成玄武岩质熔岩、辉长岩类与 超基性的斜辉辉橄岩 纯橄岩,海洋学家称为洋中脊 扩散中心模式。 新生的洋壳经海底扩张离开洋中脊而相应变为老洋 壳,也相应变冷增厚,除大部分沿海沟-俯冲带俯冲 回到地幔中去外,小部分的洋壳于俯冲带被刮脱下 来,便以大规模逆冲断层作用拼贴到当时的大陆或岛 弧的外侧,称构造侵位或冷侵位,所以蛇绿岩套一般 多产于构造变形的板块聚敛边界。 蛇绿岩套被强烈剪切成大小、形态不一的块体,杂乱 地散布于碎屑岩 蛇纹岩基质之中,以构造混杂岩 (Melange)形式产出。 这样产出的岩石组分既有外来的大洋地壳碎块,又有 原地或准原地的碎屑岩基质而呈杂乱无序的分布。 蛇绿岩套所产出的空间便标志着曾是大洋地壳的俯冲 带或两大陆的碰撞带,同时,蛇绿岩套中也蕴藏有如 Cr 、Ni、CO 、Pt族与Cu 、Pb -Zn 、Au 、Fe、石棉等重 要矿产资源。 早在19世纪初叶,Brongniart(1827)称蛇纹岩为蛇绿 岩。 蛇绿岩(O hi)来自希腊语,其词义是蛇(Snake),因蛇纹 岩外貌相似蛇的颜色,所以用蛇绿岩代替了蛇纹岩。 1879年,Michel Levy用蛇绿状(O hitic)描述辉绿岩的结 构。 因此,蛇绿纹岩缺乏严格的定义而被广泛滥用于描述 各种蛇纹石化的超基性岩。 20世纪初叶,斯坦曼(R .G .Steinmann ,1927)把橄榄 岩、辉长岩、辉绿岩、细碧岩等同源组合 有关的岩 石均归属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岩石组合。 蛇绿岩套的岩浆演化顺序,首先是橄榄岩固结,其次 是辉长岩 伴生的辉石岩岩墙,最后为具球颗玄武岩 边缘的辉绿岩-细碧岩。 斯坦曼又强调蛇绿岩侵位到放射虫硅质岩或深海粘土 等深水沉积层中,因而提出蛇纹岩、辉绿岩-细碧岩 硅质岩的“斯坦曼”三位一体。 并认为蛇绿岩是岩石的成因组合,它代表优地槽早期 沿断裂由海底侵入,属原生侵位(或称热侵位) 。 当时,欧洲学者用此概念满意地解释了阿尔卑斯造山 带内基性-超基性岩石组合的产出。 本生(Benson ,1926)称为阿尔卑斯型基性-超基性岩石 组合,奥布埃(J .Aubouin ,1965)也认为蛇绿岩为优地 槽早期分异的玄武质溢流物。 赫斯(H .H .Hess’1938,1955) 曾注意到橄榄岩周围没 有高温接触晕这一极为重要现象而提出低温原生橄榄 岩浆观点,即超基性岩石能在低温条件保持含有5%~ 10% 的水分。 这种超基性岩石含水与蛇纹石化事实一致。 同时,美国学者倾向将橄榄岩与伴生的辉长岩、辉绿 岩 枕状熔岩等而认为橄榄岩是深成的结晶堆积物, 并不强调斯坦曼的三位一体概念。 而塞耶(S.R .Thayer ,1967)认为橄榄岩与伴生的镁铁 组合之间的同源关系是重要的,并提出“阿尔卑斯镁铁 质岩浆系”,强调辉长岩、辉绿岩 伴生的浅色岩石是 来源于一个单一的原始橄榄岩浆,从而激励美国学者 重新考虑欧洲蛇绿岩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贝利(E .B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