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点及答题技巧(一).pdfVIP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点及答题技巧(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点及答题技巧 课外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少同学苦不堪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一 理课外文言文怎么考怎么答! 常考课外文言文主题有写人记事和讽谏劝说。 先来两道题感受下(文末附翻译):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写人记事类)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 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 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 )内修 政教( ) (2 )终 申子之身( ) (3 )申子尝 请仕其从兄( ) (4 )申子有怨色 ( )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申不害者 马之千里 者 B.以 干昭侯 皆 以 美于徐公 C .我将奚听 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D. 申子乃 辟舍请罪曰 乃 入见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答: 5.请简要说说文中的韩昭侯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 6.简要谈谈你对文中“修功劳,视次第”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讽谏劝说类) 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伶人敬新磨率诸 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奈何纵民稼穑,以供 岁赋,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驰逐?汝罪当死,亟请行刑!”诸伶复唱和,于 是庄宗大笑,赦之。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语智部·中牟令》) 1 【注释】伶人:乐工,即现在以演戏为业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中牟令当马而谏 ( ) (2)数之曰 ( ) (3)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 ) (4)以供岁赋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后唐庄宗猎于中牟 舜发于畎亩之中 B.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 其真无马邪 C.汝为县令 山峦为晴雪所洗 D.以待天子驰逐 以告先帝之灵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 答: 4.从庄宗最终赦免了县令可以看出,庄宗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 答: 5.伶人敬新磨通过什么样的说话方式使庄宗最终改变了主意? 答: 以下六大考点基本涵盖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要考点:实词解释、虚词辨析、句子翻译、内容理 解(含句子理解)、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 一、划分句子节奏 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 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 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 “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 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档评论(0)

moxideshij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