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043-2016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

《DB61T 1043-2016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 B16 DB61 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1/T1043—2016 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the oriental armyworm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 2016-07-27发布 2016-10-01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1/T1043—2016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仵均祥、李怡萍、周靖华、许向利、王永林、白应文。 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电话:029 地址: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邮编:712100 I DB61/T1043—2016 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黏虫监测调查和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虫情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小麦、玉米田的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对其他作物如水稻、谷子、高粱等 田间发生的黏虫进行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性诱剂 sexpheromone 人工合成的黏虫雌虫对雄虫具有吸引作用,以完成交配行为的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为顺11-十六碳 烯醛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两者比例为9:1。 3.2 性诱剂诱芯 sexpheromonelure 含有黏虫性信息素的螺帽状橡胶块。每块中含黏虫性信息素2000ug,其中顺11-十六碳烯醛1800ug, 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200ug。 3.3 成虫发生高峰期 adultoccurrencepeak 诱捕器监测到的成虫最多的日期。 3.4 卵块 eggmass 黏虫成虫产卵时,多粒卵粘在一起成为一块。黏虫单雌产卵块数从数块到10余块不等,一个卵块含 卵粒数数十粒至200粒~300粒。 4 虫情监测 4.1 成虫发生动态与数量监测 4.1.1 时间 1 DB61/T1043—2016 4.1.1.1 春季迁入代成虫诱测时间: a) 陕南:自2月10日至4月15日; b) 关中:自3月5日至4月15日; c) 陕北:自5月10日至6月20日。 4.1.1.2 第1代成虫诱测时间: a) 陕南:自6月10日至7月10日; b) 关中:自6月1日至7月20日; c) 陕北:自7月1日至8

文档评论(0)

187****05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