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
郝现军整理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
消长转化并发展,阴平阳秘为目的。
人身阴阳为生理,阴平阳秘为和气。
调理阴阳救偏弊,虚实寒热定根基。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脉、骨髓、胆、女子胞。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五脏所主:
1、心位胸中外护包,血脉神志汗液晓,开窍于舌华在面,君主之宫藏神要记牢。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2、肺司呼吸主降宣,卫气外布皮毛间,通调水道开窍鼻,古人又谓水上源。
3、脾为中焦主运化,统血肌肉四肢间,开窍于口华在唇,后天之本仓廪官。
4、肝为胁部主藏血,疏泄又分两种说,一说消化主情志,一说消化主疏泄。
其华在爪主筋健,开窍于目记心田。
5、肾为腰部主藏精,生殖发育是本能,纳气生髓又主骨,主水开窍二阴经。
其华在发通于脑,开窍于耳记心中。左肾右命根基在,先天之本不可轻。
六腑:
中清之腑为之胆,水谷之海在胃间,受盛之腑为小肠,传化糟粕大肠间,
气化津液为膀胱,上焦如雾精气漫,中焦如沤浮游谷,下焦如渎水莫断。
脏腑之间关系:
心血肺气紧相依,心血脾胃不可离,生成运转不可息,心肝血液不可离,
心火肾水相交济,各少其位为不及,心中无水火上炎,肾中无火水凌心,
肺气脾血土生金,肺气宣发脾健运。肝血肺气相互根,肺肾水病卧不稳。
肝主疏泄脾统血,相互依赖病郁结。脾肾为本先后天,前因后果必有缘,
肝肾精血又同源,相互依存为本根。心与小肠热必降,肺与大肠咳不畅。
脾升胃降气正常,胆与肝脏互影响,肝失疏泄湿热旺,肾与膀胱气化常。
一有病变尿不利,气化不利膀胱伤。腑与腑经以通畅,一不通畅即有伤。
气:
真气者受之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宗气积于胸中,出喉咙,贯心脉,行呼吸,肺吸入之气与脾胃水谷之气结合而成。
宗气积胸出喉咙,呼吸贯脉不留停。营气脾胃水谷精,调和五脏六腑经。
卫护肌表抗外邪,控制汗孔可见功。固摄血液不流失,气血津液气畅通。
气之功能主推动,温煦防御水谷生。固摄血液不流失,气血津液不留停。
元气原动主发育,主宰气血推血液,生长发育原动力,生命之根为元气。
宗气吸入新鲜气,水谷精微司呼吸。生长发育原动力,营运周身不可息。
营卫注脉行营血,藏于胸中推血液。营气后天水谷生,生化血液养身形。
卫气水谷精微生,润皮护外开汗孔。
血: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中焦受气取汁, 变化而赤便为血。 营气者注之于脉化为血, 精血互化,
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为清血。
血之功能: 血循行于全身, 内至五脏六腑, 外达皮肤肌表, 对全身各组织起营养和滋润作用。
津液:
津液, 是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有赖于脾胃运
化功能而产生。
津之作用散周身,滋养脏腑肌肉筋,组成血液之水分,津液和润化血阴。
液之作用填精髓,补脑润肤增血液,滑利关节润毛发,滋养五脏润周身。
气能生血,又行血、摄血,血为气母,气可以化水,水停则气阻,气盛生津,气随液脱。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十四经:
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督任冲带双阴阳(阳维、阴维,阳跷、阴跷)
病因病机:
人患疾病有十种,六淫疫疠病七情,饮食劳倦痰瘀血,外伤虫兽寄生虫。
发病机理失平衡,正气存内邪不生,先天禀赋总有关,情志环境不可轻。
营养锻炼需牢记,调理阴阳为根基。
发病原因总有三,内因外因加中间,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气,六气过盛为六淫。( 1)风邪善
行而数变,阳邪开泄向外边,动摇不定分内外,寒热风燥是病兼。
(2 )寒为阴邪是特点,凝滞主痛是关键,伤人阳气寒吸引,内寒外寒气不宣。
(3 )暑为阳邪其性炎,耗气损津性升散,暑多挟湿身沉倦,烦渴多汗呕恶兼。
(4 )湿邪重浊带滞粘,湿为阴邪阻阳关,脾虚湿滞不运化,风热寒湿常兼连。
(5 )燥邪干燥损真元,伤肺损津咳少痰,大便秘结皮干燥,痰中带血口鼻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pdf VIP
-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岗位职责汇编.doc VIP
- 东营市华凌科技办公楼的设计.doc VIP
- 2023年高考物理试卷(广东)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红烛 》教学实录.docx VIP
- 消防安全知识灭火器使用培训教程PPT模板(完整版).pptx VIP
- 燃料采购供货方案,燃油运输方案.docx
- 第2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课件 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哲学与文化.pptx
- 《燃气涡轮发动机》课件.ppt VIP
- 中小学【新教材】2024年秋沪教牛津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1 Section4 课件教育教学资.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