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竹刻作品与诗的意境完美结合
中 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
(2014)03-065-01
竹刻艺术历史悠久,渊远流长。远在上古时代,就有削竹为简,
取竹为器之记载。《礼记?玉藻》记载,西周时士大夫所 笏板,系用竹
子制成,且刻有文饰。传统竹刻,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立体圆雕,
主要是用竹根刻成的立体形象和器物。二是竹面雕刻,主要是雕成笔
筒、香筒、臂搁、摆件、扇骨等。竹面雕刻又可分为阴文和阳文。阴文
可分为毛雕、浅刻、深刻、陷地深刻等;阳文又可分为留青、薄地阳文、
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
一件好的竹刻作品,要有诗的意境、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其构
图与内容要达到完美的统一。“王世襄”老师曾对我说过:“一件作品看
上去要有味,味不够,那只是一般工艺品……”。我想这“有味”也许就
是说作品艺术性的高低吧。
对于作品产生的规律,法国艺术史学家泰纳在他的 艺术哲学》
序言中说:“在人类创造的事业中,艺术品好像是偶然的产物;我们很容
易认为艺术品的产生是由于兴之所至,既无规则,亦无理由,全是碰
巧的,不可预料的,随意的;的确艺术家创作的时候只凭他个人的幻想,
群众赞许的时候也只凭他个人的兴趣;艺术家的创造和群众的同情都
是自发的、自由的,表面上和一阵风一样变化莫测。虽然如此,艺术的
创作与欣赏也像风一样有许多确切的条件和固定的规律;揭露这些条
件和规律应当是有益的。”
竹刻构 图历来都是参悟中国书画的构图形式和规则,主要构
图形式有横向式构图、斜线式构图、金字塔式构图、V 形构图、S 形构
图、X 形构图、L 形构图、锯齿形构图、圆形构图等等。竹刻构图不应
只满足于书画构图和现有的竹刻构图形式,我们要敢于去探索富有创
造性、独特的构图形式,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竹刻作品。
从中国几千年的雕塑史中可以看出,雕塑内容的选择既可写
实又可写意。秦汉时期的雕塑是中国雕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秦
俑塑造注重写实,突出对象的形象特征、服饰、甲衣等,酷似实物,每
一局部都清晰可辨。这足以证明在两千多年前,我国雕塑的写实能力
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汉代的雕刻艺术构思精心,赋予作品一定的思
想内涵,借助物质对象抒发情怀。在造型上追求自然庄重,不完全拘
泥于对象的真实性,以寓意、象征等语言表现形体,融艺术性和思想
性为一体,把我国的雕塑艺术带上一个新的轨道。
竹刻艺术是雕塑艺术的一个门类,其内容同样既有写实又有
写意。我个人更偏向于写意性,我认为写意性内容更有利于深化主题
和表现内在精神,更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正像法国现代画家马蒂
斯说的:“一种是原本原样地去表现它们;另一种则是艺术地把它们传
写下来,在摈弃了原本原样地表现运动的方法时,就可能达到一种更
高的理想的美。”
竹刻作品《夏山叠翠 图》,是为表达我在夏日里看到满山苍翠、
草木“碧连天”的那种感受而创作的。全幅采用“全景式”构图,给人的感
觉仿佛空气中到处飘散着湿漉漉的绿意,阳光、山石、小桥、瀑布乃至
人物都被绿色“尽染”,天地间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此幅山脚下
所刻画的松树,来源于我在黄山山脚下所见到的那种长臂松,是仅凭
记忆刻出来的。《明月相思图》表达了我童年生活中的那段美好记忆。
记得那是某年早春的一个晚上,月亮初升时,既大又圆且亮。我无意
中看到树杈间的麻雀,相依相伴,抵御风寒,仿佛就是一幅含有朦胧
感的完美画面。几年前,一幅有关相思雀的画面触动了我,便创作了
此幅作品。
竹刻的打稿设计方法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打好腹稿,做到胸
有成竹,直接操刀雕刻;有的人,用笔在竹材上勾出大概轮廓,胸中自
有雕刻中的变化之法;有的人,用笔细细勾描,然后再一丝不苟的去
刻……。无论采用哪一种打稿方法,都要在雕刻前明白:何处应用阴刻,
何处用阳文;何处用深刻,何处用浅雕;何处用留青,何处用陷地……
总之,要达到雕刻时用适宜、变换的刀法,以期自然浑成而又富于变
化。
我在雕刻前,总是先静下心来,待神游其中时再动刀雕刻。雕
刻过程中,从不考虑某处用某法的问题,只用“我法”,让作品达到“一
刀”之效。竹刻中为表现不同质感、远近、层次等,可一器中用多种刻
法;即使是同一题材,也可借不同刻法而呈现多种面目。我的竹刻作品
《蜻蜓荷花图》,就运用了留青、阴刻、陷地深刻、浮雕等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