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质重者用量宜大,像矿物类(磁石、石膏、代赭石 、贝壳类(石决明、牡蛎,常用量10~30g。质轻者用量宜小,像花类(菊花、金银花、叶类(桑叶、紫苏叶 ,常用量均在3~10g。
药物性能:
有毒、药性峻猛者量宜小。尤其有毒药更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像:砒霜0.002~0.004g蟾酥0.003~0.009g蜈蚣、全蝎、生草乌等0.9~3g。药物性质较峻猛的细辛、肉桂等内服量多为2-5g。无毒、药性和缓者
量可大。像赤小豆、冬瓜皮、山药等多为10~15g。
另外对一些效高价昂的一些珍贵药,用量也不宜大。像:麝香0.06~0.1g,牛黄0.15~0.3g,珍珠0.3~0.9g。⒉应用方面配伍目的:
主药量宜大,辅药
量宜小。像当归补血汤,黄芪用量30g,当归用量6g,这里黄芪为主药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补气生血)故用量比当归还大。
单方量宜大,复方量宜小。像黄芩,独芩汤单用其量可用到30g ,而在复方中多为3~10g。
药物剂型:
汤剂用量可大些,丸、散剂用量可小些。像田七,汤剂要3~10g,丸、散剂只需0.9~1.5g。用药目的:
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也可不同。如:枳实,破气消痞、化痰消积多为3~10g,用来治疗下陷病证可用至30g。
槟榔,用以消积、理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驱虫则需60~120g。⒊患者方面年龄大小:
青壮年患者量可大些。
幼老年患者量宜小些。
体质强弱:
体质强壮者量宜重
些。
体质虚弱者量宜轻些。
病程长短:
新病患者正气损伤较小用量可重。
久病患者正气损伤较大用量宜轻。病势轻重:
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
病缓、病轻者用量
宜轻。性别:
一般情况下男女用药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药量宜小。其他:
另外对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都应考虑,都可作为用量参考依据。
⒋季节、气侯、居住环境等方面冬季:
热药用量可大些,寒药用量宜小些。“用寒而远寒”夏季:
寒药用量可大些,热药用量宜小些。“用热而远热”北方气侯:
辛温发散之品用量
可重,寒凉苦燥之品用量宜轻。南方气侯:
辛温发散之品用量宜轻,寒凉苦燥之品用量宜重。
这方面的因素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因时、因地制宜”
李时珍《本草纲目》:“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可见古人对煎煮方法与疗效关系早有认识。
水多少。
一般情况下,将药放入合适的器皿内,加冷水浸过药面,稍加搅拌,待药材充分浸透后,以水高出药面2cm左右为宜。水过少易熬干无汁,水过多患者服用不便,以出汁250 ml左右为度。
(2武火快煎
芳香气浓(含挥发性成分),久煎有效成分易遭破坏的药应采用此法,多见于解表药、芳香化湿药、理气药。如薄荷、苏叶、桂枝、香薷、砂仁、佩兰、藿香、陈皮等。一、二沸离火焖10~15分钟取汁,煎煮时间过长,有效
成分易损失。
口服用药,是中 医临床主要的给药 方法。口服给药的 效果不单受剂型等 因素影响,还受服 药时间、次数及冷 热所影响。 (一服药时间 适时服药也是合 理用药的重要方面, 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 视。《汤液本草》中 说: “药气与食气不 欲相逢,食气消则服 药,药气消则进食, 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 在其中也。” ⑴空腹服:适用于 峻下逐水、驱虫、攻 积导滞等。 ⑵饭前服:适用于
补虚及疗胃肠疾病。 ⑶饭后服:适用于 消食健胃方药和对胃 肠有刺激的方药。 ⑷睡前服:适用于 安神、涩精止遗及缓 下方药。 ⑸定时服:适用于 截疟方药。 ⑹不拘时服:适用 于病危救急方药。 (二服药次数 采用每日一剂,每剂 分二服或三服。病情 急重者,可每隔四小 时左右服药一次,昼 夜不停,使药力持 续,利于顿挫病势。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 时,如药力较强,服 药应适可而止。 一般以得汗、得下 为度,不必尽剂,以 免汗、下太过损伤正
气。 (三服药冷热 一般汤药宜温服。 解表剂趁热服(取微 汗)。热证用寒药宜 冷服。寒证用热药宜 热服。真寒假热,用 温热药,冷服。真热 假寒,用寒凉药,温 服。防止相互格柜, 出现药后呕吐。 另外,吃药反胃的 患者,口含生姜服。 此外,遇到昏迷患 者或口腔有病不能经 口服药者,可通过鼻 饲法给药。
复习思考题 ⒈何谓剂量? ⒉煎煮中药应选择何类器皿?如何掌 握煎煮中药时的火候及时间? ⒊特殊煎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何类药 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