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 新闻摄影发展 - 图文-.doc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新闻摄影发展 视觉传播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在人的感官获取各种信息的总量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味觉、触觉等共占6%。视觉传播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传播形式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传递文化、交流感情、传播信息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交流、表达、传递信息的技能和本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漫长河具有的独特地位与重要作用。 2000多年来,人类一直期望找到一种工具,不通过画家的笔,就能把人与现实生活图景永久地记录下来。直到1839年诞生了摄影术,它是光学、物理学、化学、机械与电子科学的共同产物,是人类共同的视觉语言,为完整地、真实地纪录人类发展、增进人类沟通、传承人类文明、呈现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更可贵的是,这一历史性的发明为今后一系列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保罗·利文森所言:“摄影以它永恒的图像的直接性和震撼力在它那一时代所引起的兴奋,完全可以和我们这一时代的电视相媲美。事实上,现在依然如此。” 在摄影术发展的同时,摄影作为一门工具和艺术的特性也得到不断的发展,艺术摄影、实用摄影、广告摄影等众多摄影门类诞生,推动了摄影功能的不断扩张。在摄影的诸多功能中,最贴近摄影本质的是纪实性的视觉延伸功能,新闻摄影正是诞生于这种视觉延伸功能之上用于传播新闻信息,记录新闻事件,表现新闻现象的影响最大、规模最广的摄影类别。 第一节摄影的发展 知识要点 1、从技术角度理解,摄影就是通过胶片或图像传感器的感光作用,使用照相机把被摄物体纪录在感光胶片或存储卡上,然后冲印成照片,再现出被摄物体的影像。 2、从感光材料与拍摄技法的发展上看,摄影经历六个主要阶段。 3、摄影的发展同感光材料的研究与创新紧密相关,相机也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而不断革新。 一、摄影原理的探索 摄影术发源于“小孔成像”这一光学物理现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阐发摄影原理的国家。 我国商代便制作出最原始的“影像”仪器——铜镜,比近代玻璃光学镜片要早数千年。我国是从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上》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豆荚映画。 大约在公元前370年以前,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就进行了光学研究。《墨子》中的《经下》和《经说下》,被后世统称为《墨经·光学八条》,记叙了光的生存、光与影的关系、针孔成像、透镜聚光结影原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摄影光学著作。此后,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代陶京仪的《辍耕录》、元代赵友钦的《革象新书》、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等古籍都对小孔成像原理进行了细致地论述。 我国也是最早利用暗箱及感光原理,采用银盐显影、定影的国家。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通过暗箱利用感光化学物使画面感光,经过化学处理制成陶器上的花纹。同时,还察觉到光对物质的作用,如皮肤在日光的长期照射之下会变黑、变红,衣服、纸张在日光的长期照射之下会失去本来的颜色(褪色。我国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撰写的《物类相感志》中记述了“盐卤窗纸上,烘之字显”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银盐变黑显影技术。 元代科学家赵友钦曾设计建造过一座严谨的暗箱实验,来证明光的直线传播,阐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探寻小孔成像规律,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明清时代,中国已经运用暗箱原理进行绘画。康熙年间,江都的黄履庄因制作“临画镜”和“缩亮镜”而闻名,曾有学者描述为:“千里镜于方匣布镜器,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之景,平列其上,历历如画。”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于公元350年在著作《质疑篇》中首次记载“小孔成像”原理。1100年,埃及物理学家A·阿尔哈桑对针孔镜箱的应用和反射原理作了记述,并描述了一种暗箱的工作器材,照相机的原理是在暗箱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留下了有关暗箱的文字记载。16世纪,西方才开始使用暗箱作画。1558年,意大利科学家G·波尔塔在《自然的魔术》一书中对利用暗箱作画作了如下描述:“把影像反射在放有纸张的画板上,用铅笔划出轮廓,再着色就成了一幅画”。 “小孔成像”暗箱固然能够成像并在绘图领域得以应用,但它还不能解决影像清晰度和亮度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小孔成像”暗箱的“孔”只能像针孔般大小,其得出的像必定暗淡、模糊不清。若想为了增加亮度而扩大针孔,影像的亮度故然会提高,但细节则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图2-1 透镜暗箱示意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继而产生了透镜暗箱(见图2-1。最初的透镜暗箱是把双凸透镜镶在小孔上,可以获得较亮、较清晰的影像。随后,通过一系列改进,使之成为便于携带的手提式暗箱。这类手提式暗箱的结构及原理已经十分接近现代照相机,可以说是现代照相机的雏形吧。当然,人们并不满足于仅仅获得一个不能永久保存的影像。人们梦想中的摄影术就是要把经由暗箱这个成像装置获得的影像通过光学的、化学的方式来加以固定,如此则可达到描绘、模拟、保存形

文档评论(0)

5599977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