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生态平衡的破坏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破坏 信息系统的破坏引起生态平衡破坏 1、自然因素 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 水灾、旱灾、地震、台风、泥石流、海啸等等 2、人为因素 (1)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污染物质进入某生态系统后,产生各种效应,破坏生态平衡。例如各种环境污染 不合理的利用环境资源。例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 (2)生物种类发生改变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增加或减少一个物种 植物和动物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麻雀 (3)信息系统的破坏 特别是化学信息非常容易破坏 蕨类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只分布于pH4.5~5.5的强酸土红壤或黄壤上,蜈蚣草(Pteris vittata)则只出现于pH7.5~8.0的石灰性土或含石灰的基质上,因而确定前者是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种,后者是石灰性土的指示植物种 西风古(Amaranthus retroflexus)、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等,它们可作为土壤中含氮丰富的指示植物 仙人掌指示干旱 1982年北京大兴县民营村开始实行生态农业建设,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民收入直线上升,该村村长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1987年全球环境保护先进个人” 1984年浙江萧山市某村开始实行生态农业建设,1988年该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 1995年中国开设了50个生态农业试点。实行生态农业的地区比当地人均收入高出12% 20世纪90年代,江西省建设农村生态能源工程,推广沼气工程,到2005年6月,全省103.87万户用上沼气,仅此一项,节省木材600多万立方米。 天津开发区要建成生态工业园区,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在中国更是第一家 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它区别于以往废物产生了再治理的的传统做法,将整个工业系统作为一个“闭路环绕”的共生网络,实现区域“废物零排放”的生态工业。 反应器 中和 洗涤 洗涤 洗涤 絮凝沉降 乙苯 污泥和气体 排入河流 乙烯 苯 催化剂 反应器 中和 絮凝沉淀 离心分离 真空干燥 乙苯 粉状产品 乙烯 苯 催化剂 氨 水 碱 水 乙苯生产工艺新旧流程对比 氨 旧流程 新流程 * * 第四节 生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的状态。 Reason :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样,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也越强。相反,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其调节能力也越小。 但是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超出了这个限度,调节就不再起作用,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如果现代人类的活动使自然环境剧烈变化,或进入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数量过大,超过自然系统的调节功能或生物与人类可以忍受的程度,那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使人类和生物受到损害。 二、为什么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呢? 有一种生长在南美洲的仙人掌,在当地虽然生长快,但因为有的动物以它为食,所以没有造成任何危害。但自从被引种到澳大利亚,由于它飞快繁殖,把大片大片的牧草地全部“占领”。人们慌了,用铲子铲,用锄头锄,用拖拉机深翻,都奈何不了它,后来多亏生物学家想了一种办法,从它的老家带回一种大蝴蝶,它的幼虫专吃仙人掌,才使仙人掌的生长得到控制,保住了牧场。无独有偶,一种生长在巴西的鳄鱼草,被北美和非洲一些国家引种后,肆无忌惮地狂长,长满了海湾,湖泊,池塘;长满了各个角落,怎么也消灭不了。后来只好到巴西搬来“救兵——一种专吃鳄鱼草的跳甲虫,才控制了它的灾害。 大米草既可护堤,喂牛,又可用作燃料。1983年福建省把它当作宝贝从美国引进,在东吾洋海滩推广种植。过去面积14万亩的东吾洋,不仅是多种鱼类的天然鱼库,而且是全国对虾、贝类的养殖基地,滩涂生物达200多种。但是自从大米草在此“安家落户”后,不到几年它们盘根错节,生长茂盛,布满整个水区。海水涨潮时滩涂生物被冲进草丛无法逃生,以致许多水产品,如蛤、章鱼、跳鱼等,濒临绝迹;海水退潮时,浮游生物附着滞留在草丛中,致使人工养殖的海带,紫菜,牡蛎、对虾等因海水缺乏营养而产量锐减,造成了巨大损失。时至今日,仍无法清除。 1859年,澳大利亚一位庄园主托马斯·奥斯金在英国游玩时,看到本国没有的小动物——兔子十分可爱,于是带回24只放养在自己的庄园里。想不到,兔子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生长,在不长的时间里便遍布全国各地。它们破坏植被,引起土壤侵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