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关年龄的代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其中可免费阅读3页,需付费100金币后方可阅读剩余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4、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人有关年龄的代称古人有时候说到年龄时不直接说出某人或者自己多少而是使用与年龄有关的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源于古代典籍比如人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等就是源于孔子论语为政篇的一段话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此后人们就用志学之年代称岁而立之年代称岁不惑之年代称岁知天命代称岁耳顺代称岁不逾矩代称岁再如人们常说的幼年壮年耄耋之年源于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幼学故事琼林老幼寿诞称人生日曰初度之

古人有关年龄的代称 古人有时候说到年龄时,不直接说出某人或者自己多少?q,而是使用与年龄有关的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源于古代典籍,比如人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等,就是源于孔子《论语?为政篇》的一段话:“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此后人们就用“志学之年”代称15岁、“而立之年”代称30岁、“不惑之年”代称40岁、“知天命”代称50岁、“耳顺”代称60岁、“不逾矩”代称70岁。再如人们常说的幼年、壮年、耄耋之年,源于《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

文档评论(0)

yusu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