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诊疗指南.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诊疗指南 伤寒诊疗指南 简介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 - 巨 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典型 病例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 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 疾病分型 伤寒主要分为:普通型,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顿挫型。 发病原因 伤寒杆菌感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数量、毒力、机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如 胃酸过低、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也是造成伤寒发病的因素。 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由口入胃,如未被胃酸杀死则进入小肠,经肠黏膜侵入集合淋巴 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再经门静脉或胸导管进入血流,形 成第一次菌血症。如机体免疫力弱,则细菌随血流扩散至骨髓、肝、脾及淋巴 结等组织大量繁殖,至潜伏期末再次大量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菌血症,开始 出现发热、皮疹及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同时细菌可随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各 器官及组织引起病变,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肾脓肿、脑膜炎、急性胆囊炎、 心包炎等。细菌可经胆道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或经肾脏随尿液排出。 伤寒的持续性发热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所致。病程第 2~3 周,经胆 道进入肠道的伤寒杆菌,部分再度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在原已致敏的肠壁淋巴 组织中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引起肿胀、坏死、溃疡等。若病变波及血管则可 引起出血,若溃疡深达浆膜则致肠穿孔。病程第 4~5 周,人体免疫力增强,伤 第 1 页 共 8 页 伤寒诊疗指南 寒杆菌从体内逐渐清除,组织修复而痊愈,但约 3%可成为慢性带菌者,少数患 者由于免疫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复发。 临床表现 多发群体 男女老幼均可发病。饮食卫生较差者,无伤寒特异免疫力而到伤寒高发地 旅行者易发。 疾病症状 潜伏期 7~23 天,多数 10~ 14 天,整个病程 4~5 周。典型伤寒的临床表 现分为下述四期。 1.初期:病程第一周。多数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现阶梯样上升, 5~ 7 日高达 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常伴有全身不适、 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 2.极期:病程第 2~3 周。出现伤寒特有的症状和体征。①持续高热,热型 主要为稽留热,少数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持续时间 10~14 天;②消化系统症 状:食欲不振明显,舌苔厚腻,腹部不适,腹胀,可有便秘或腹泻,下腹有轻 压痛;③心血管系统症状:相对缓脉和重脉;④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表情淡 漠,反应迟钝, 听力减退,重症患者可有谵妄, 昏迷或脑膜刺激征 (虚性脑膜炎 ) ; ⑤肝脾大:多数患者有脾大,质软有压痛。部分有肝大,并发中毒性肝炎时, 可出现肝功异常或黄疸;⑥玫瑰疹:于病程第 6 天胸腹部皮肤可见压之退色的 淡红色斑丘疹,直径 2~4mm,一般在 10 个以下,分批出现, 2~4 日内消退。 3.缓解期:病程第 3~4 周,体温逐渐下降,症状渐减轻,食欲好转,腹胀 消失,肝脾回缩。本期可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4.恢复期:病程第 5 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食欲恢复,一般在一个月左 第 2 页 共 8 页 伤寒诊疗指南 右完全康复,但在体弱或原有慢性疾患者,其病程往往延长。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偏低或正常,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对 诊断及观察病情都有价值,其消长与病情相一致。血小板也可减少。 2.尿常规 极期可出现尿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