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方案.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平台课 之《宽窄巷子:从建筑遗产到城市新空间》 课程设计方案 文学与新闻学院 邱硕 课程名称: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 课程性质:硕士研究生平台课 课程对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专业一年级硕士 研究生,约100 人 课程目的:以丰富多样的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为对象,综合运用人类学、民族学、 文学的跨学科方法,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解读,使学生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 审视传统文化,了解文化遗产的现实与理论。 教学形式:团队课、专题课,每一位教师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讲述文化遗产的 现象和理论。 本人负责课时与内容:9 课时,《文化遗产与城市形象:以成都为个案》 本课内容:《宽窄巷子:从建筑遗产到城市新空间》 本课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成都城市空间的演变史与宽窄巷子空间实践变迁; 2 )遗产学界关于“原真性”(“Authenticity ”)的研究史和前沿理论。 2.应用目标: 用“原真性”理论判断建筑遗产修复和改造的效度。 3.方法目标: 通过对宽窄巷子“慢生活”意义系统的解读,使学生掌握个案研究、访谈、 观察、实物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 课程步骤: 一、引入 我们上节课讲述了“太阳神鸟”是如何从一个考古出土文物快速编织进入城 市记忆,变为一个城市符号,再变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最终被象征化为城市 的形象标志的。这节课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建筑文化遗产宽窄巷子,分析它的空间 变迁、当代空间表述以及新表述空间,借此我们将讲述当代城市建筑文化遗产的 保护和改造问题,学习遗产学界关于“原真性”(“Authenticity ”)的研究史和前 沿理论,讨论个案研究、访谈、观察、实物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 二、讲解成都城与宽窄巷子的空间变迁的关系 呈现成都近代城市历史的四个阶段,及其与宽窄巷子空间变迁的关系,让学 生明确宽窄巷子的文化意义:宽窄巷子是从晚清到20 世纪90 年代,不同时期的 建筑共存的成都市井生活的场所空间,反映的是成都城近代百年历史的演变。 1. 清末民初以前 清末民初之前,成都处于前现代社会,城市区域在城墙以内,城市布局和样 貌既体现中国所有前现代都市的功能和风貌,又有自身本土风水特征:城市中轴 线呈现顺时针往东北—西南偏转30 度的走向,顺应成都的风向、河流走向以及 阳光照射角度。大城包小城的套城格局绵延不断。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四川巡抚在大城西垣内筑满城,驻八旗官兵。 满城内形成了北方胡同式的“鱼脊骨”状的道路格局,中间是长顺街,建筑上结 合了北方四合院和川西民居的特色。满城城墙将满蒙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区隔开, 城内外不接触不来往,满蒙旗人形成了独特的生活风貌。宽窄巷子就是清代满城 遗留下来的三条胡同。(此间的宽巷子名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 巷子叫如意胡同)。 2.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处于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交替阶段,成都空间也兼有两个不同 社会的特点。古代的城墙还在,但城市建成区已经突破城墙向郊区发展,现代的 工厂、企业、学校在以前的郊区乡村建立起来。在城墙以内,空间格局也在发生 变化,修建现代道路和建筑、实施现代化城市管理。 这一时期,满城城墙被拆除,一些达官贵人在此修建公馆、民宅,所以宽窄 巷子部分建筑也呈现出西洋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川西民居相混杂的艺术特色。 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 世纪80、90 年代之交 成都城市空间变化更加剧烈。“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就将成都定位为“一 个以轻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城,成都向工业型综合城市转变。市内陆续拆 除了城墙、皇城及其古建筑,安设路灯、绿化道路、修建园林、整治河道和下水 道,市容面貌完全更新。 新建城市建筑渐渐侵占少城,在宽窄巷子区域,国家将房子分配给一些国营 单位的职工,文革时期又进行了重新分配。20 世纪70 年代以后,此处修建了一 些六七层的普通住宅和仿古建筑,成都画院、文联、部队服装公司等单位迁入。 4. 20 世纪90 年代之后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成都城市空间跃入一个变化空前迅猛的新时期。这 一时期,房地产市场化开始起步,市区建筑高层化趋势产生,工业企业向周围郊 区扩散,置换出的土地

文档评论(0)

7°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