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要22-1---理化因素所致疾病.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概 述;三、理化因素所致疾病诊断原则:病因诊断、受损部位诊断、剂量与效应的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实验室检查验证。 四、理化因素所致疾病防治原则: 1、脱离有害环境和有害因素。 2、对症和支持疗法。 3、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4、预防为主。 ;急性中毒概述; 还原、水解、结合等作用来代谢。大多数毒物经代谢后毒性减低,但有少数相反。 4、毒物在体内的排出:大多数毒物由肾脏排出;挥发性毒物可以由呼吸道排出;重金属和生物碱由胃肠道排出;少数由皮肤、汗腺、乳汁等排出。 5、中毒机制:不同的毒物其中毒机制也不相同。有接触损伤、缺氧、麻醉、抑制酶的活性、干扰细胞器或细胞的生理功能、受体的竞争、变态反应等。;三、临床表现:中毒的程度取决于毒物的毒性和机体对毒物的反应。毒性取决于毒物的理化性质、侵入的途径、毒物的量和接触的时间;机体对毒物的反应与性别、年龄、营养、健康、人体的状态等有关。 1、神经系统:有昏迷、谵妄、肌纤维颤动、抽搐、瘫痪、精神失常等。 2、眼部表现:有瞳孔扩大、瞳孔缩小、视神经炎等。; 3、呼吸系统表现:有呼吸气味、呼吸加快、呼吸变慢、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4、循环系统表现: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等。 5、消化系统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中毒性肝病等。 6、血液系统表现:有溶血、白细胞减少、出血、血液凝固障碍等。 7、泌尿系统表现:有血尿、蛋白尿、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堵塞等。; 8、皮肤、粘膜表现:有紫绀、黄疸、潮红、樱桃红色、灼伤等。 四、诊断: 急性中毒需及早作出诊断,而慢性中毒的诊断是一项很严肃的事,须慎重。 中毒的诊断对临床医生来说主要是毒物接触史和临床表现,而实验室的毒物分析虽很重要,但对早期抢救病人意义不大。;五、治疗:治疗原则为终止接触、清除毒物、特效解毒、对症处理。 1、立即停止毒物的接触:由呼吸道或皮肤侵入者,立即撤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清洗皮肤等。 2、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由胃肠道侵入者最为重要,而且越早、越彻底越好。 1)、催吐:适用于清醒、合作的患者,但腐蚀性毒物、有机溶剂中毒禁用。催吐可用机械性刺激或药物催吐。催吐过程中尽量使胃排空,严防吸入气管。 ; 2)、洗胃:不宜催吐者均应及早洗胃,一般洗胃在中毒6小时内最有效,但6小时后仍有必要洗胃。强腐蚀剂中毒、食道静脉曲张者不宜洗胃;昏迷、惊厥患者洗胃应慎重。 插胃管时应避免插入气管,插入后应先吸后灌,吸不出胃液时,先注入空气,证实在胃内后,才开始洗胃。每次灌入约200~300ml左右,每次灌液后尽量排出,反复洗至回收液和灌入液差不多为止。一般需2~5升洗胃液或更多。 洗胃液可据毒物的不同而选用。腐蚀剂中毒可用牛奶、蛋清等保护剂;硝酸银中; 毒可用生理盐水;脂溶性毒物可用液体石蜡;强酸强碱中毒可用弱酸弱碱中和;很多毒物可用活性炭吸附;许多毒物可用特效解毒剂起中和、氧化、沉淀等化学作用。 3)、导泻:洗胃后可灌入泻药以清除肠内的毒物。但一般不用油类泻药,以免加快脂溶性毒物的吸收。昏迷患者不用镁离子泻药。导泻无效或抑制肠蠕动的毒物中毒者可用灌肠。; 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利尿、吸氧、血液净化等,后者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 4、特殊解毒药的应用: 1)、中枢神经抑制药中毒可用纳洛酮解毒,如吗啡、酒精、地西泮等中毒,而后者多用氟马西尼更好。 2)、重金属中毒解毒药:依地酸钙钠可用于铅中毒;二巯丙醇可用于砷、汞中毒,但二巯丙; 磺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效果更好,后者特别适用于锑中毒。 3)、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等中毒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可用小剂量美蓝解毒。 4)、氰化物解毒一般用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 5)、有机磷杀虫剂中毒可用阿托品、解磷定等。; 5、对症处理:很多急性中毒并无特殊解毒疗法,此时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为治疗的关键。其中又以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最为重要,如心、脑、肾、肝、肺等脏器的功能状态。 同时应加强护理,如卧床休息、生命体征的观察、吸氧、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水电酸碱营养的平衡等,而且许多抢救牵涉到临床多个科室,应及时请有关专科医生会诊。;六、预防: 1

文档评论(0)

淡然一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