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PPT.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世官制时代(夏商建立,西周鼎盛,春秋战国衰落) 夏商周: 1.世卿世禄制:夏,商由于“亲贵合一”,“大人世及以礼”的世卿世禄原则的存 在,还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选官制度。西周时期,在官吏选择上突出了宗法制的原则, 实行的主要仍是世卿世禄制。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 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 2选贡士制:夏商周三代,为补充世卿世禄制,为没有继承权的嫡子和庶子提供 了入仕机会。学在官府。 乡大夫 司徒 秀士 选士斷俊士 (乡选) 司丐 进士 造士 国子 非嫡长子或嫡了 直接投考)诸侯贡士 宝成学业后,在侍 卫军中服役,40 岁以上 3特例:伊尹等 春秋战国:“明贤”任能思想萌芽发展,选官制度有了一系列的创 举 1荐举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上层士人大量流入民间,教育开始普及 此外,新兴的统治者为了提升实力,不再按照血统来册封官员,而是根据能力授 官封爵。这样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选官制度—荐举制。主要包括制度荐 举、自荐和他人荐举。 ①制度荐举 春秋时,已有通过基层逐级察举,由地方官向国君推荐人才的制度。战国时,地方官 在年终上计时,必须向中央推荐一定数额的人才,经过国君或有关部门的考核而授予官 职,后来演变为察举。 ②自荐: 游说、上书君主或凭一己之长自荐。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商鞅,吴起等。西汉对这 种游说形式在制度上予以肯定,充许吏民直接上书公车司马门(皇宫的南阙门),由大 臣评判上书内容的质量,以及识见的高低和可行性大小,然后作出初步评定,有区别地 奏告皇帝。自荐须再经过实际工作的考验,方能决定任用与否或如何使用。东汉时,自 荐式的仕途渐渐为世家所不齿。魏晋南北朝时,更趋于没落。隋唐以后,上书自荐往往 仅作为君主“善政”的点缀,遇有天灾地变,君主下诏求直言,而直言上书的人也未必 能够进入仕途,弄不好还会危及身家性命。上书自荐的人数减少,以此得官不易,自荐 成为狭窄的险途 ③私人荐举: 私人荐举是臣属们以个人名义向君主举荐人才,亦称保举制, 是历史上实行最久且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法。私人荐举起源于春 秋战国时期,适应选贤任能的需要而产生。 例子 鲍叔牙向齐桓公荐管仲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避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祁黄羊举仇人解狐为南 阳县令,举儿子祁午为军中尉。 2军功制:春秋战国,战事不断,为了应对日益频繁的战争,各国 的国君开始启用具有相当军事能力的人才担任高级的军事统帅,此 即为军功制。 3招贤养士: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和一些重要大臣常以“招贤”的 形式人开延聘和招揽人才。燕昭公筑黄金台,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齐威王广招稷下学士。战国四君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 申君,养士3000余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