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乘法口诀历史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 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 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 “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 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 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十三、 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 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 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 为“大九九 九九歌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乘法口诀的顺序跟现在正好相反,也就是 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得四为止一共十六句.”正因 为开头的两个字是“九九”,人们才把乘法口诀也称为“九九 歌 据说,在春秋时的一代明君—齐桓公,为了广招贤人奇士 曾经设立了一个“招贤榜”,可是“招贤榜”贴出了很久也没 有人来应招,终于有一天,来了个秀才模样的人.齐桓公一听 有人来应征,高兴极了.连忙亲自带人道招贤馆门口迎接 没想到,来人二话没说,开口就朗声背道:“九九八十一、九 八七十二、……二二得四.”背完了,向着齐桓公深深的作了 个揖.说道:“大王,见笑了 齐桓公和他手下的人听完,都哈哈大笑,齐桓公问道:“难道 会背九九表也算什么稀奇?这就表示你有才学吗?” 来人却一本正绎地回答道:“大王,会背九九歌也实 在算不上是有才学.但是大王如果能对我这样一个只 会背九九歌的人都能以厚礼相待的话,这样一来,天 下有才学得人还愁不会接连的来投奔您吗?” 齐桓公听了,说:“言之有理,那么先生就是我招来 的第一位贤士了.”从此,贤人们都分别来投奔齐桓 公.齐国也越来越强大 这个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很重要得信息,那就是, 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发明了九九歌,照这样来推算 乘法口诀的前身—“九九歌”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 史了 冬至与九九歌 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 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 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 第九个九天,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老北京的习俗,冬至曰起要画“九九消寒图”,这一习 俗在明人的著作中已有记载,这图是一幅梅花图,画 枝梅花.上面有81个花办(代表九九八十一天)。每过一 天就用笔染一个花办。待过完这81天,81个花办也全染 过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图”。而且在明代 北京,还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图”,在市面销售,这 就更省事了,而且在这图旁还有《九九歌》 这《九九歌)是利用人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物候现象(即因天气气 温的变化而导致动植物的变化的现象,如柳树发芽,桃树开花, 大雁飞来等等,均与当时气温有关,而这些与几月几日并无必 然关系)来反映天气的冷暖。笔者小时候北京地区流行的《九 九歌》是这样的 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 牛遍地走。”通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这“九九”之说。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当时民间从冬至日数 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日子就过完了。而这(九九歌)大 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而《九九歌)在民间流 行时,却有不同的版本,内容及详略均不同。我们看看明代的 九九歌》的不同说法,十分有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