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真菌检验基本技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第二章 真菌检验基本技术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真菌学概述 真菌(fungus ),属于真核细胞 型微生物,与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很多区别 真菌细胞壁含有甲壳质(chitin )和β-葡聚糖营 养方式为吸收,无吞噬作用,营腐生、寄生、共 生和超寄生生活。 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第一节 真菌的形态学检查 3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直接镜检 直接镜检就是从人(或动物)体内直接采取标本制片、 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标本不需染色处理,直接镜检对真菌 病的诊断较细菌更为重要 优点:方法简便,快速 角质标本 10%KOH 低倍/高倍镜检查有无 (皮肤癣菌) 微加热 菌丝/孢子 4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二、染色镜检 常用染色方法 •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瑞氏染色、荧光染色,乳酸 酚棉蓝染色、还有墨汁负染色等。 • 对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中的荚膜组织胞浆菌,需作瑞氏染色 或姬氏染色后镜检。 • 检测病人脑脊液标本中新生隐球菌,需作墨汁负染色后检 查,背景为黑色,新生隐球菌和荚膜不着色 5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第二节 真菌的培养与鉴定技术 6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分离培养 真菌培养是目前鉴定真菌的唯一方法。 培养成功与否与采集的标本是否适当、是否新鲜、培 养基的选择、培养温度与时间等有关。 大多数真菌培养的温度为28℃,但深部真菌为37℃。 对二相性真菌培养时,28℃培养真菌呈菌丝相(霉菌型), 37℃培养为组织相(酵母型)。 7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分离培养 真菌培养方法 • 平皿培养:表面较大可使标本散布,便于观察菌落形态, 但水分易蒸发,只能培养生长繁殖较快的真菌,如假丝酵 母菌、隐球菌。 • 大试管培养:水分不易蒸发,主要用于皮肤癣菌的培养和真 菌菌种的保存。 • 玻片培养(微量培养、小培养):可用于真菌菌种的鉴定。 8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分离培养 观察菌落形态时注意 1.菌落性质,是酵母菌还是霉菌; 2.菌落大小,一般病原性真菌菌落小,而条件致病性真菌菌落 大; 3.菌落颜色,一般病原性真菌颜色淡,污染真菌颜色深; 4.致病性真菌菌落下沉,污染性真菌菌落不下沉;致病性真菌 有时使培养基开裂,但污染霉菌很少引起培养基开裂。 9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二、鉴定试验 菌种鉴定是一个复杂过程,仅观察菌落形态 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作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鉴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