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第二章
真菌检验基本技术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真菌学概述
真菌(fungus ),属于真核细胞 型微生物,与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很多区别
真菌细胞壁含有甲壳质(chitin )和β-葡聚糖营
养方式为吸收,无吞噬作用,营腐生、寄生、共
生和超寄生生活。
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第一节 真菌的形态学检查
3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直接镜检
直接镜检就是从人(或动物)体内直接采取标本制片、
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标本不需染色处理,直接镜检对真菌
病的诊断较细菌更为重要
优点:方法简便,快速
角质标本 10%KOH 低倍/高倍镜检查有无
(皮肤癣菌) 微加热 菌丝/孢子
4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二、染色镜检
常用染色方法
•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瑞氏染色、荧光染色,乳酸
酚棉蓝染色、还有墨汁负染色等。
• 对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中的荚膜组织胞浆菌,需作瑞氏染色
或姬氏染色后镜检。
• 检测病人脑脊液标本中新生隐球菌,需作墨汁负染色后检
查,背景为黑色,新生隐球菌和荚膜不着色
5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第二节 真菌的培养与鉴定技术
6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分离培养
真菌培养是目前鉴定真菌的唯一方法。
培养成功与否与采集的标本是否适当、是否新鲜、培
养基的选择、培养温度与时间等有关。
大多数真菌培养的温度为28℃,但深部真菌为37℃。
对二相性真菌培养时,28℃培养真菌呈菌丝相(霉菌型),
37℃培养为组织相(酵母型)。
7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分离培养
真菌培养方法
• 平皿培养:表面较大可使标本散布,便于观察菌落形态,
但水分易蒸发,只能培养生长繁殖较快的真菌,如假丝酵
母菌、隐球菌。
• 大试管培养:水分不易蒸发,主要用于皮肤癣菌的培养和真
菌菌种的保存。
• 玻片培养(微量培养、小培养):可用于真菌菌种的鉴定。
8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分离培养
观察菌落形态时注意
1.菌落性质,是酵母菌还是霉菌;
2.菌落大小,一般病原性真菌菌落小,而条件致病性真菌菌落
大;
3.菌落颜色,一般病原性真菌颜色淡,污染真菌颜色深;
4.致病性真菌菌落下沉,污染性真菌菌落不下沉;致病性真菌
有时使培养基开裂,但污染霉菌很少引起培养基开裂。
9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二、鉴定试验
菌种鉴定是一个复杂过程,仅观察菌落形态
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作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