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历史和校训.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坐落于锦绣天府的西南交通大学,其前身是肇始于 1896 年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时校名英译为: 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铁路学堂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产物,正如学堂创始人吴调卿在其呈 文中所言:“铁路自创办以来,先开平,后津榆,垂十余年,通商便民已著成效……惟是各工程师皆借资泰 西各国,舍己求人,恐非久计”[1] 。中国铁路事业要自力更生,就必须培养自己的铁路工程人才。       建校伊始,学校并无明确之校训。不过作为近代第一所铁路高等学府,其立学宗旨和管理制度却是十 分明确的。就立学宗旨而言,是要培养国家亟需的铁路工程师。学堂采用欧美工科办学模式,除中文课外, 完全用英语讲授,且考试极其严格。《铁路学堂章程》规定:“每月由总工程师酌派洋工程师一名至学堂就 近考察一次;每年 4 、9 月由总工程师小考二次;每年 2 月由总局禀请派熟谙西学委员会同考核一次。”[2] 学校依据学生成绩,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1907 年、1910 年学校先后制定、颁布《山海关内外路矿学 堂章程》及《唐山路矿学堂的缘起、组织和设学总纲》(由于列强入侵,山海关学堂办学中辍,后于唐山复 校——作者注),《章程》和《总纲》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即“养成高等 工业人才将来致用,振兴中国路工、机器、电学为宗旨”[3],对教员、学生均提出了严格要求,比如教师对 “学生请业及质疑问难,按照所问各节详细剖释,务使领悟,不得厌烦”,“学生在讲堂受课时有干犯规则者, 当加指斥”[4]等,由此奠定了学校“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传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严谨之风,唐校学子开 始在铁路工程界崭露头角。1912 年粤汉铁路招收工程练习生,全国各地 500 多人报名应考,在发榜录取的 28 人中,唐校 23 名应试者全部被录取。       1921 年,根据《交通大学大纲》规定,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我校前身)与上海、北京学校合组为交 通大学,叶恭绰出任校长,叶恭绰校长在致辞中提到:“修学当以三事为准衡:第一,研究学术当以学术本 身为前提,不受外力支配,以达独力(或‘力’当为‘立’字—— 引者注)境界;第二,人类生存世界,贵有贡 献,必能尽力致用,方不负一生岁月;第三,学术独立,斯不难应用;学术愈精,应用愈广。”[5]叶恭绰校 长的治学理念,既是他游历欧美之感悟,也契合交通大学培植技术人才的创学宗旨。   1928 年,唐、平、沪三所交通大学再次合并,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孙科兼任校长。孙科提出要“从精 神上提起交大的精神” ,1930 年 5 月 2 日,在交大本部校训专案审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精勤求 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的 16 字校训[6]。自此,我校校训得以确立。       16 字校训,句句有来历,字字如珠玑。《后汉书·冯勤传》有“在事精勤”之谓,《左传·成公十三年》有“尽 力莫如敦笃”之议,《尚书•泰誓下》有“ 尚迪果毅”之语,《论语•里仁》有“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之誉,校 训浸润着中华传统文明的养分,对学校师生做人做事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对待学问方面,要专心致志, 用功甚勤;在砥砺志向方面,要敦厚诚信,纯朴踏实;在努力实践方面,要果敢坚毅,言行一致;在职责 担当方面,要尽心尽力,胸襟坦荡。       相较于西南交大的创设历史,学校校训虽为晚出,但是从上文对校训产生历程之回溯中,不难发现 16 字校训实际上是对学校办学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如果说在校训产生以前学校师生是以“行胜于言” 的 作风独树一帜的话,那么在校训产生以后,学校师生便自觉地以校训为精神旗帜,开创了学校办学的黄金 时期。 三、交大唐院颠沛流离之际对校训的恪守       唐院办学地址位于冀东工业城市唐山,唐山既是京津外围,又是东北进关的要道,在风雨如磐的动荡 年代,唐院办学之艰难困苦,远甚其他高校。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学校一度南迁上海。1937 年“卢沟 桥”事变,使学校踏上了流亡之旅:从湖南湘潭、杨家滩到贵州平越,从平越至重庆璧山;抗战胜利后,学 校才得以复员唐山。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其中,唐院校训给了学校师生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在办学历程中,我校虽筚 路蓝缕,辗转迁徙,但是恪守交大校训始终如一,不曾更改。诞生于 1934 年的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歌 词由曾任唐院国文教员的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撰写),以艺术的形式对交大校训进行了演绎:“翳唐山,灵秀 钟,我学院,声誉隆,灌输文化尚交通。习矿冶,土木工,窥学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璀兮如金 在熔,灿兮如玉相攻。桃浓李郁,广座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