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听觉器官.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听 觉 一、概 述: 1、人耳的适宜刺激: 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16~20000Hz) 最大可听阈曲线 2、听阈: 某一声频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 听阈曲线 3、最大可听阈: 听觉忍受某一声频的最大声强。 4、听域: 听阈曲线与最大可听阈曲线之间 的面积。 5、声强的表示: E ←为实测声波强度 贝尔(bel)=log E0 ←为可听到的最小声强,(听阈) 临床上常用分贝(dB)表示声强,以及相关的听觉敏感度丧失程度: 1 bel=10 dB 锤 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耳壳 骨 砧 蹬 半规管 骨 骨 声波 声波传导 耳蜗 声波感受与 生物电产生 前庭 信息传导 咽鼓管 耳廓 听觉形成 鼓膜 外耳道 听觉器官 – 耳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 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二、耳的结构与功能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1、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1.1 耳廓 利于集音; 判断声源:依据声波到达两耳 的强弱和时间差判断声源。 2.2 外耳道 传音的通路; 通过共振增加声强: 与4倍于外耳道长的声波长 (正常语言交流的波长)发生共 振,从而增加声强。 2、中耳的功能 锤骨 砧骨 镫 2.1 鼓膜 骨 结构特点 斗笠状的半透明膜,面积约 2 50~90mm , 频响较好,失真度较小。 作用 把声波振动转变成机械振动, 传递给听小骨。 外耳道 圆窗 鼓膜 卵圆窗 2.2 听小骨 结构特点 形成杠杆系统, 长臂为锤骨柄、短臂为砧骨 长突、支点恰好在整个听骨 链的重心上。 长臂长度 ∶短臂长度 = 1.3 ∶ 1 增强振压 (1.3倍),减小振幅 (约1/4),防止卵圆窗膜因振 幅过大造成损伤。 2.3 鼓膜-听骨链-卵圆窗的增压效应 ①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与卵 圆窗面积之比为: 2 2 55mm ∶3.2mm=17∶1 ②经听骨链的传递使声压增 强1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