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xx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D1K296+864~DIK301+190)
一、概况
xx隧道位于阳山市xx林场,属国家级森林公园。测区属中低山剥蚀地貌,海拔120~405米,相对高差约100~200米。自然坡度多为20~40°,坡陡沟深,植被发育,地表被森林覆盖,生态环境保护良好。阳山至全州二级公路自北向南由隧道出口前经过,另有林场便道可由阳山至全州二级公路通达隧道进口,交通方便。
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一)地层岩性
隧道区内分布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下统、全新统地层,现将段内地层从新至老分述于后: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弃填土(Q4ml)
(1)人工填土:紫红、褐黄色,中密,稍湿~潮湿,碎石约占60%,粒径20~200mm,块石约占5~10%,块径为200~500mm,余为角砾及粉质粘土充填。石质成分以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及泥岩为主,石质多为强风化,少量为弱风化,厚0~10m,分布于隧道出口端207国道填方路基段,属Ⅲ级硬土。
(1-1)人工弃土: 紫红、褐黄色,松散,为施工单位开挖施工便道抛弃所至,主要分布于隧道出口明洞段施工便道旁, 属Ⅰ级松土。
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
(2)粉质粘土:灰褐及黄褐色,硬塑,夹约5%左右的砂岩质角砾,粒径2~20mm,分布于隧道出口端平缓沟槽之中,厚2~6m,属Ⅱ级普通土。
(2-1)淤泥质粘土:灰黑色,软塑~流塑状,含有机质,夹约5%左右的砂岩质角砾,粒径2~20mm,呈透镜状分布于隧道出口端水塘底部和隧道明道出口平缓沟槽之中,厚0~2m,属Ⅱ级普通土。
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Q4dl
(3)碎石土:紫红、褐黄色,中密,潮湿~饱和,碎石约占60%,粒径20~100mm,余为角砾及粉质粘土充填。石质成分以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及泥岩为主,石质多为强风化,少量为弱风化,厚1~6m,分布于隧道进口端斜坡地段,属Ⅲ级硬土。
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
(4)粉质黏土:紫红色、红褐色、黄褐色,硬塑状,土中夹5~15%之砂岩质碎石、角砾,粒径2~60mm,广泛分布于山间槽谷坡缘及沟槽中,厚0~3m,属Ⅱ级普通土。
泥盆系下统那高岭组(D1n)
(5)泥岩夹粉砂岩:紫红、浅黄、灰黄色,粉砂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夹浅黄、浅紫色薄~中厚层状,泥质或钙泥质粉砂岩。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分布于隧道出口地段。属Ⅳ级软石。全风化层及强风化层厚为0~4m,属Ⅲ级硬土。
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D1l
(6)砂岩、粉砂岩夹泥岩:岩性以灰、灰白、灰黄、紫红、浅紫、灰紫等色为主,泥质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夹灰黄、浅黄、紫红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及页岩。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广泛分布于隧道进口及洞身地段,属Ⅳ级软石。全风化层及强风化层厚为0~4m,属Ⅲ级硬土。与那高岭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二)地质构造
测段位于xx-泮田向斜南西翼,为单斜构造。受独山-七星岭区域性大逆断层影响(相距2~5km),岩层产状自北向南由N20~40°W/30~40°NE渐变为N-S/20~30°E,逐步转为N40~60°E/40~50°SE,呈现出微向东~南东凸出的区域性构造特点,局部伴生走向大致平行的小规模次生褶皱。 根据D1K298+780左22m深孔(孔深113
节理较发育。其中以N30~60°W、N40~70°E两方向的垂直-陡倾节理最为发育;其次为N-S向垂直节理。其间距多为0.3~0.5m
三、地震
根据1/4百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测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四、水文地质特征
(一)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为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其中粘性土中孔隙水含量较小;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砂岩、粉砂岩节理裂隙中,水量较丰富。
由于测区内森林植被发育且保存完好,降雨补给充分,故地表山涧常年流水,流量随季节波动。取进、出口段地表沟水、洞身地表、钻孔水作水质分析,进、出口段水质类型为HCO3--Na+·Ca2+、HCO3-- Ca2+·Na+ ·K+、HCO3-- Na+ ·K+·Ca2+,型,对砼无侵蚀性;取DK298+820左20m洞身地表沟水作水质分析,水质类型为HCO3-·Cl--Na+·Ca2+,该水对混凝土有弱溶出型侵蚀性。其影响范围为DK298+500~DK299+800段和D1K298+500~D1K299+800段。
(二)隧道涌水量预测
1、渗透系数
根据钻孔压水实验数据计算K(渗透系数),计算过程如下:
当实验段的底部距隔水层之厚度小于试段长度时:K1=0.525ωLg(1.32L
当实验段的底部距隔水层之厚度大于试段长度时:
K2=0.525ωLg(0.66L
ω=Q/(L*S) S=S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