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水利灌渠改建工程毕业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田湖大垸灌溉工程改建规划设计 PAGE 目 录 TOC \o \h \z 摘 要 4 前 言 5 1 田湖大垸自然条件及社会状况 6 1.1自然条件及其地形地势特点 6 1.1.1规划区位置 6 1.1.2地形 6 1.1.3基本情况 6 1.2水文与气象 6 1.2.1气温 6 1.2.2降雨 7 1.2.3蒸发 7 1.2.4径流 8 1.2.5水质 8 1.2.6土壤 8 1.3水文地质条件 9 2 现有灌溉设施状况 9 2.1水利设施现状 9 2.1.1防洪设施 9 2.1.2除涝设施 9 2.1.3治渍设施 9 2.1.4塘堰面积及蓄水容积 11 2.2田湖大垸灌溉设施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2.2.1灌溉水源条件 11 2.2.2灌溉取水设施 11 2.2.3灌溉渠系 12 2.3灌溉工程改建的任务及规划设计要求 12 2.3.1规划任务 12 2.3.2规划的要求 12 3 灌溉制度的确定 13 3.1种植结构特点 13 3.2灌溉制度 13 3.2.1设计雨量与典型年的选择 13 3.2.2灌溉标准 14 3.2.3按水量平衡的方法制定早稻的灌溉制度 14 3.2.4灌溉用水量计算 16 3.2.4.1灌溉定额组成 16 3.2.4.2生育期用水量 16 3.2.5玉米灌溉制度的推求 21 3.2.6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23 3.2.7采用水量平衡图解法拟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23 3.2.8玉米的灌水情况 27 3.3净灌水率的推求 27 3.3.1灌水率的计算 27 3.3.2灌水率的修正 29 4 灌排渠系的规划布置 30 4.1骨干渠线选择方案的选定分析 30 4.1.1灌溉渠系的组成 30 4.1.2灌溉渠系布置原则 30 4.1.3干支渠的布置形式 30 4.1.4斗、农渠的规划布置 31 4.2渠道设计流量的推求 31 4.2.1典型支渠的选择 31 4.2.2采用的灌溉工作制度 31 4.2.3推求典型支渠设计流量 31 4.2.4一、三支渠的设计流量 33 4.3渠道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的推求 33 4.3.1渠道最小流量计算 33 4.3.2渠道加大流量 33 4.4排水沟道的布置 34 5 灌溉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34 5.1渠道的横断面设计 34 5.1.1设计参数的选择 34 5.1.2渠道断面设计(以二支为典型) 34 5.1.3渠道的防渗设计 43 5.2渠道的纵断面设计 43 5.2.1灌溉渠道的水位推算 43 5.2.2渠道纵断面图的绘制 44 6 工程效益分析 44 6.1工程的投资估算 44 6.2.工程的年费用估算 45 6.3效益计算 45 6.4经济评价 45 参考文献 46 致 谢 47 摘 要 本文是田湖大垸灌渠改建工程的规划设计。本设计根据田湖大垸地区的地形条件、地址条件及现有的水利设施进行重新布设灌溉渠道。由于该地区的灌溉水头十分宝贵,故设计的原则是要保证灌溉水头满足渠道自流条件,以及在对抗御旱涝灾害,改良土壤、灌排工程配套不全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使该灌区的灌溉条件满足当地的农作物生长,更加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该工程的设计内容包括: 1、收集基本资料,说明本规划的设计任务; 2、灌溉设计标准的选定及典型年的选择; 3、灌溉制度的拟订; 4、灌排渠系的规划布置; 5、渠道纵横断面的设计; 6、经济效益分析。 关键词:田湖大垸;灌溉;改建;设计; 前 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搞好农业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只有农业得到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才具备最基本的发展条件。 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一直和水旱灾害进行不懈的斗争,写下了光辉灿烂的农田水利史。 随着我国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辽阔的土地上,已出现了许多宏伟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对抗御旱涝灾害,改良土壤、发展农业和林木业等生产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灌排工程有的配套不全,有的老化失修,抗旱除涝标准较低,效益不高,远不能适应今后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力发展灌渠改建工程仍是今后的长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