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5】弑母少年重返校园.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考精品讲义 弑母少年重返校园为何让人不安 12 月2 日,湖南省沅江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吴某康,持刀疯狂 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引起社会震惊和广泛争议。由于是未成年人,不 需要承担刑事责任,12 岁的吴某康目前已经被释放。有关他重返学校 读书的问题,引发了其他家长的强烈恐慌和反对,人们生怕“他到学 校里又犯事”。当地警方有关负责人无奈地表示,“他这么小,我们不 可能把他怎么样。” 仅仅因为母亲管教过于严厉,就持刀将母亲残忍杀害,如此恶劣 的犯罪行为,恐怕连小说家都不敢这么写,足见吴某康的罪行已恶劣 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然而,更让一些当地人和学生家长不可思议的是, 这名弑母少年几乎没受到任何惩罚和约束,眼看就要重返校园。可以 说,此事引起当地不少人和其他家长的强烈恐慌和反对,确在情理之 中。有关部门应该反思并所有作为,让这种作恶少年受到应有惩戒和 教育,而非一放了之,放任其威胁公众安全,加剧公众恐慌。 根据刑法,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 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等特殊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必要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也就是说,未满十六周岁的人有 严重“犯罪行为”,但又不能给予刑事制裁的,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早在1956 年,我国就出台了有关“少年犯收容教养”的规定,但 在实践中,对这些作恶未成年人的收容教养却难以落到实处。当前, 1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了工读学校等收容教养场所,关于什么样的作恶未 成年人应该被收容教养,该履行什么样的法定程序,收容教养期限多 长,收容教养机构有权施加何种教育惩戒措施等等,都缺乏明确的规 定,更难以有严格的执行。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作恶未成年人的收容教养存在空白、流 于形式。一方面是无需承担刑事责任,另一方面是几乎没有收容教养, 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当于作恶者几乎受不到实质性的惩戒 教育。有的时候,未成年人的身份甚至成了一些人大肆为非作歹、蓄 意行凶作恶的“护身符”。 在这种背景下,对一个弑母少年重返校园,人们自然有充分的理 由表示担心和提出质疑,因为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与一个作恶后 未受惩罚、未经矫正不知其是否已经改过自新的人相处交往。人们有 这种担心和质疑,并非出于歧视和偏见,而是普通人的自我保护本能 使然。 当然,其他家长表示不安和质疑,并不意味着要对未成年人吴某 康一棒子打死,任其游荡社会,不再接受任何教育,而是想表明人们 的一种态度——对此类犯下严重罪行但又不能施加刑事惩戒的未成 年人,理当依法对其实施收容教养,以强有力的措施对其进行心理干 预、行为矫正和适当惩戒,以促使其认识错误,改过自新,帮助他重 新养成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明白什么是错误的,哪些底线不能突破, 避免在错误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只有这样,才是对受害人负责,对施 暴者负责,对社会公共安全负责。 2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必须强调,在校园霸凌事件和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不断发生,刑罚 难以有效规制的背景下,不能再让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流于形式了。 相关部门理当重视起来并有所作为,尽快让作恶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 度落到实处,让那些学校老师难以管教、其他家长不敢让孩子与其同 校学习的严重问题少年,受到应有的惩戒、矫正和教育。这样才能有 效纾解公众的不安和焦虑情绪,也才是对未成年人权益全面有力的保 护。(via 人民网) 3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公考精品讲义 “12 岁男生弑母” 法律手段不

文档评论(0)

5844763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