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 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说明文七大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三看内容。 2、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直接摘取中心句; B 联结并列文段首句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C 从各段落中归纳出说明内容。 3、说明对象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结构、形态 (大小、长短等)、性质 (硬、软、冷、 热等)、变化 (动、静、快、慢)、成因 (简单、复杂)、功用等等。 A 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 B 文章的开头部分。 C 各段的开头句。 D 要求学生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进行归纳提取。 二、理清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结构 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 的标志性词语。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 南北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常用的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局部到细部;由现象到本质; 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部分;由概括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 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多采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在事 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中都可能用到。 说明文结构 1 2 3 总分式:这种结构大体有三种形式: 总分式 总分总式 分总式。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三、辨别说明方法,分析说明作用及效果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具体地生动地 清楚地说明了—(说/ / / 明对象)的—特点。 A “列数字”:具体、准确、科学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B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 C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 趣味性。 D “举例子”具体、形象、准确地说明了事物……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E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事 物……的特征。 F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G “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征。 H “引用” 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 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I “列图表”直观、形象清楚、一目了然。 J “摹状貌” 形象化的描摹事物的形状、体貌。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 逼真,使人印象深刻。 K 区别 “下定义”与 “作诠释” 下定义 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的定义的外延要相 等。 作诠释 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部分内涵。注重说明外观的表象、性 质和特点。 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主要表现在:通过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 语 (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大多数、左右、主要等)来达到准确说明 的目的。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空间、频率、范围、程度的有关词语的作用。 考查方式: 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a b c 对策: 、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 、找有概数的句子; 、找使用限制性 词语的句子。 2、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a b 对策: 、表态 (“删”还是 “不删”); 、定性,如:“比较”、“几乎”、 “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 C d 等表数量。 、若删去意思就变,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词体现了 语言的准确性。 3、某个词语能否替换文中的某词?为什么? a b

文档评论(0)

159****12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